前几天被老板叼了。
老板叫我负责一个新的业务(具体的业务不方便透露)让我先在网上搜一下别人是怎么做的。
我搜完后,确实有了喜人的发现,也确实觉得别人的模式是我们能模仿的,但不能确定有没有效果。
然后我做了个文档,把【如果我们去做,应该怎么做】的思路整理好,1、2、3、4每个点列好了。
做完之后发给了老板,当时还一个劲地强调可以马上开始做,老板看完了说我没有用心。
我当时就有点莫名其妙了,为什么啊?
我很确定人家的套路我们是能落地实现的,而且就算失败了,除了时间,也不会有其他方面的损失。
我把我的这个想法发给了老板。
老板说这个文档是要做,但我还少了一步,要把这个事如果成功了会带来什么影响,如果失败了有什么影响列出来。
当时我很不明白,但还是照做了。
列出来之后发现,失败的损失其实就是一开始付出的时间成本。
这和前面说的一样吧,就算失败了,除了时间也不会有其他损失。
但有一点不一样,我列出来之后,和我之前只在脑子里想想对比,能更清楚地看到这里面的时间成本花在哪了。
我们发现重点就在于前期的资源准备这块,这块花的时间特别多,而且在试错阶段是可以省去的。如果我们只是要验证这种方式能不能行,那么这块资源准备的部分完全可以砍去。
砍掉之后,不止成本降低了,节省了工作量,我们的试错也能更快地看到结果。
项目的可行性
在这件事中,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项目可行性的思考。
在这件事一开始的时候,我认为可行性就是我们手头上现有的资源能不能让我们去做一件事。
会有这个想法其实和我的经历有关。
我大二大三的时候喜欢做点小生意,宿舍里卖零食饮料啊,帮学生挂挂课啊,那个时候如果有个项目让我选择做不做,我看的就是我有没有这个钱、资源去开始做这个事,至于其他的,一概不管。
比如说那个时候我也知道有靠ps或其他什么技术接单,我都不会考虑的,因为我不会这些。
这类事情多了之后,就有这个习惯,面对一个新项目,分析其可行性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从自己能不能做这个点去想。
这个想法,就像我老板说的那样,也不是不好,是缺了一部分。
在分析新项目的可行性的时候,除了分析自己能不能做之外,也要分析其成功的收益和失败的损失,然后要有对应的处理方式。
这么分析了之后,你真的思路会清楚很多,从而节约很多工作量。
如果思路不清晰,工作量就会变大,工作效率就会低下,本来一个小时能做的事,花了一天才搞定。
咱们这些写代码的,自己做一个项目的时候。
你想一下,有没有这么一个情况:
到项目后来的时候,发现前面偷的懒造成了现在的问题,所以又要回去前面改。
又一想,前面的改起来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有些人到这里就已经想把代码推翻重新写了,当然也只能想想而已,到最后也只能硬着头皮改了(此处应有脸上笑嘻嘻的表情)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反正这是我上个项目里常有的情况。
其实也是经验的匮乏,但就算是经验匮乏,当时但凡我在设想每个功能的实现时,也按这个思路想想,或许就能减少不少问题的发生。
虽然大家都说计划赶不上变化,现实也确实有很多一开始没设想到的情况,但如果我们一开始,把能设想到的情况想清楚,就能把一些问题提前解决了,而不是等产生了问题,才有所行动。
把问题提前规避
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扁鹊的故事:
之前也听说过一个程序员版的类似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这个故事其实一开始看到的时候是拿来搞笑的,但我觉得这个故事还没结束。
我们知道小B这会儿爽了,但他如果这样下去,能爽多久?
我们也知道小A这会儿默默无闻,但他这样下去,一直不出错,再差能差到那去?
文章最后,祝大家能成为扁鹊大哥这样的人,思考的时候,想清楚下一步行动的利与弊,做一个把问题防患于未然中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