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有一个alternative()
macro,它允许开发人员为一系列代码指定多种实现,并在运行时选择使用特定的替代方案(对于内核alternative()
宏,这是在启动过程的早期)。
是否有合理的方法来实现用户模式应用程序的相似功能?特别是,记录替代位置和运行时修补代码。
它对于半静态检测可能很有用:可以在运行时启用或禁用但仍仅“编译”到特定位置的检测。
最佳答案
如果您使用的是Linux的Intel icc
编译器,则可以使用__notify_intrinsic
功能来允许附加补丁。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允许您安全地挂钩现有函数并添加其他行为的方法-与alternative()
有所不同,后者专注于在两个序列之间进行选择。__notify_intrinsic
确保在放置内在函数的代码中的位置处有探针准备就绪的指令序列。这使您可以安全地在该点注入(inject)“探针”(实际上可以是任意代码),即使代码正在执行。
从原则上讲,这可能会产生零开销:探测就绪序列只是6个指令字节的序列1,您可以安全地将其重定位到其他地方:这主要意味着6个字节在指令边界上均匀对齐,没有位置相关的代码2,并且没有任何跳入范围。
这个想法是,您可以使用准备就绪的探针序列在运行时修改行为,方法是将字节复制到其他位置,再复制新代码,然后使用jmp
指令将探针序列修补到离线“探针”中(但实际上可以是任何东西)。
实际上,icc
版本13至17似乎只是插入6字节的NOP,而不是实际尝试使用现有指令。作为example,以下C代码:
int add(int a, int b) {
if (a < b) {
__notify_intrinsic("a lt b", 0);
a *= b;
return a * b;
} else {
__notify_intrinsic("a gt b", 0);
return a << b;
}
}
生成该程序集:
add:
cmp edi, esi #2.11
jge ..B1.4 # Prob 50% #2.11
xor edx, edx #3.5
.byte 102 #
.byte 15 #
.byte 31 #
.byte 68 #
.byte 0 #
.byte 0 #
imul edi, esi #4.5
imul esi, edi #5.16
mov eax, esi #5.16
ret #5.16
..B1.4: # Preds ..B1.1
xor edx, edx #7.5
.byte 102 #
.byte 15 #
.byte 31 #
.byte 68 #
.byte 0 #
.byte 0 #
mov ecx, esi #8.17
shl edi, cl #8.17
mov eax, edi #8.17
ret
这一系列的6个
.byte
指令构成了一个六字节长的nop
指令。编译器在ELF二进制文件的特殊
__notify_intrinsic
节中记录每个.itt_not_tab
的位置和其他信息,例如注释的值,您可以在运行时检查它们。您可以找到有关此方法in the documentation的更多详细信息,但不幸的是,目前看来,它仅限于英特尔专有的
icc
编译器。1在32位x86上为5字节。
2例如,相对跳转或
rip
相对寻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