๑҉惜এ年ོꦿ༊

๑҉惜এ年ོꦿ༊

中 原 工 学 院

2013~2014 学年 第 1 学期

软件学院            专业 计算机网络 课程期末试卷

一、写出下列缩略语的中文译文(每小题1分,共5分)

  1. MAC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TCP/IP    _____________________
  3. FTP  _____________________
  4. WWW    _____________________
  5. CSMA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因特网域名中,edu通常表示(     )。

A、公司企业    B、非赢利性组织     C、政府部门    D、教育机构

2.B类网络中,子网掩码是(      )。

A、255.255.255.0     B、255.255.128.0      C、 255.255.0.0      D、255.0.0.0

3.在OSI参考模型中,第N层与它之上的第N+1层的关系是(      )。

A、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服务

B、第N+1层将从第N层接受的报文添加一个报头

C、第N层为第N+1层提供服务

D、第N层和第N+1层没有关系

4.当网络A上的一个主机向网络B上的一个主机发送报文时,路由器需要检查(   )地址。

A、物理 B、 IP        C、端口 D、其它

5.10Base-T 是一种Ethernet局域网标准,其中“10”指的是(      )。

A、传输速率为10Mb/s

B、传输速率为10Kb/s

C、传输速率为10GB/s

D、传输速率为10MB/s

6.下列哪一项与其它三项不属于同一类(       )。

A、双绞线 B、Hub      C、光纤 D、微波

7.可靠的传输协议中的“可靠”是指(       )。

A、使用“尽力而为”的传输                B、使用滑动窗口来维护可靠性

C、使用确认机制来确保传输的数据不丢失 D、使用面向连接的会话

8.网络数据传输速率单位“bps”代表(         )。

A、Bytes Per Second B、 Bits Per Second 

C、Baud  Per Second   D、 Billion  Per Second

9.FTP服务属于C/S工作模式,在进行文件传输时,需要建立两条连接,分别是(     )。

A、控制连接、可靠连接     B、控制连接、数据传输连接

C、控制连接、电路连接     D、控制连接、虚电路连接

10.在网络安全中,“中断”指的是未授权的实体有意破坏网络系统传输的信息,使之变成无效或无用的,这是对(        )。

A、可用性的攻击           B、保密性的攻击

C、真实性的攻击           D、完整性的攻击

11.传输层向用户提供(     )。

A、链路层         B、端对端层

C、网络对网络     D、子网到子网

12.通信信道的每一端可以是发送端,也可以是接受端,信息可由这一端传输到另一端,也可以从那一端传输到这一端,但是在同一时刻,信息只能有一个传输的通信方式为(    )。

A、单工通信       B、半双工        C、全双工         D、模拟

13.  关于RIP协议,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是一种动态的、分布式路由选择协议        B、是一种外部网关协议

C、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        D、对坏的路由信息传播较慢

14.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是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集合关系来表示网络结构,它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的(     )。

A、结构关系              B、主从关系        

C、接口关系              D、层次关系

15.在数据通信中使用曼彻斯偏码主要原因是(    )。

A、实现对通道过程中传输错误的恢复 

B、实现对通道过程中收发双方的数据同步         

C、提高对数据的有效传输速率       

D、提高传输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16.广域网覆盖的地方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它的通信子网主要使用(    )。

A、报文交换技术         B、分组交换技术

C、文件交换技术         D、电路交换技术

17.滑动窗口协议主要用于进行(    )。

A、差错控制        B、安全控制

C、流量控制        D、拥塞控制

18.能使电子邮件包含图形和多媒体信息的协议是(     )。

A、MIME          B、FTP       C、SMTP          D、PPP

19.下列传输介质中带宽最宽、信号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的传输介质是(       )。

A、双绞线         B、光纤      C、无线信道          D、同轴电缆

20.下面哪种不是解决 IP地址耗尽问题的措施(       )。

A、CIDR          B、NAT      C、IPv6              D、MPLS

三、判断题(下面的描述中对的打‘√’,错的打‘X’,每小题1分,共10分)

1.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信号,无法进行相互转换。         (    )

2.流量控制就是拥塞控制。                                              (     )

3.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属于传输层协议。                              (    )

4.网络互连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多个小的网络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大的网络。    (     )

5.IPv6解决了IPv4地址匮乏问题,IPv4地址长度为4个字节,IPv6的地址长度为12个字节。 (     )                                           

6.客户使用SMTP协议既能发送邮件又能接收邮件。                       (      )

7.现在的Internet起源于ARPANET网络。                                (     )

8.Ping命令通常用来测试网络上两个主机的连通性。                       (     )

9.ADSL(非对称用户数据线)是指上行速率和下行速率是不对称的。        (     

10.ARP协议用于从物理地址到IP地址的映射。                           (      )

四、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两个最重要的功能是                         

2.根据信号中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方式不同,信号可分为    模拟                     

3.因特网由             部分和             部分两大部分组成。

4.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两种类型是             信道和             信道。

5.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是                              

6.运输层的两种主要需要两种连接                                    。

7.无线局域网的MAC层使用                  协议。

8.UDP的首部开销小,只有            个字节。

9.在网络层以上使用的中间设备是            ,用来连接两个不兼容的系统。

10.                 协议是一种集中管理和动态分配IP网络地址的通信协议。

 

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两个最重要的功能是连通性和             

3.最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有调幅、              和调相。

4.以太网有两个标准,分别是DIX Ethernet V2和   IEEE 802.3           

5.在网络层以上使用的中间设备是                  ,用来连接两个不兼容的系统。

6.OSPF最主要的特征是使用分布式的               协议,而不是距离向量协议。

8.网络协议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分别是语法、语义和               

9.          协议是一种集中管理和自动分配IP网络地址的通信协议。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采用分层次的网络体系结构有什么优点?

 

2.什么叫流量控制?简述TCP的流量控制机制?

 

3.为什么要划分子网?子网掩码的作用是什么?

 

 

4.简述CSMA/CD协议的工作原理?

 

 

5.简述DNS服务器的作用,并写出至少三个顶级域名?

 

 

六、综合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在如图1所示的网络拓扑中,已知:三个局域网用两个路由器R1和R2互连起来,现在主机H1要和主机H2通信,两个主机的IP地址分别是IP1和IP2,而它们硬件地址是HA1和HA2,通信的路径是:H1→经过R1路由转发→再经过R2路由转发→H2,请填写表1。

 

中原工学院 计算机网络 课程期末试卷及类型题-LMLPHP

图1:拓扑图

表 1:不同层次、不同区间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评分标准:每组4分,不超过10分

 

2.假定一个ISP拥有形为101.101.101.0/23的地址块,要分配给四个单位使用,A单位需要115个IP地址,B单位需要240个地址,C单位需要48个IP地址,D单位需要26个IP地址。请提供满足四个单位需要的地址块划分(形式为a.b.c.d/x)。

 

3.主机A向主机B连续发送了两个TCP报文段,其序号分别是90和150。

⑴第一个TCP报文段的数据部分有多少字节?(2分)

⑵主机B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确认号应该是多少?为什么?(3分)

⑶如果B收到第二个报文段后给A发回的确认中确认号是180,试问A发送的第二个TCP报文段中数据部分共有多少字节?(2分)

⑷如果A发送的第一个报文段丢失了,但是第二个报文段到达了B。B在收到第二个报文段后向A发送确认,试问这个确认号应该是多少?为什么?(3分)

(1)第一个TCP报文段的数据部分有40字节。(2分)

(2)主机B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号应该是150。因为,第一个TCP报文段中B已经正确收到了序号为900到149的数据,所以,B希望收到的下一个报文段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应该是150。(3分 )

(3)A发送的第二个TCP报文段中数据部分共有30字节。(2分)

(4)确认号应该是100。因为B收到乱序的报文段后,要先把它缓存起来,并且向A发送的确认中确认号是按顺序已经正确接收的报文中数据的后一个序号。(3分)

 评分标准:每组4分,不超过10分

2.答:

一个可能的答案:

A单位:101.101.101.0/25         

B单位:101.101.100.0/24

C单位:101.101.101.128/26       

D单位:101.101.101.192/26

评分标准:每个单位2.5分。

3.答:

(1)第一个TCP报文段的数据部分有40字节。(2分)

(2)主机B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号应该是150。因为,第一个TCP报文段中B已经正确收到了序号为900到149的数据,所以,B希望收到的下一个报文段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应该是150。(3分 )

(3)A发送的第二个TCP报文段中数据部分共有30字节。(2分)

(4)确认号应该是100。因为B收到乱序的报文段后,要先把它缓存起来,并且向A发送的确认中确认号是按顺序已经正确接收的报文中数据的后一个序号。(3分)

简答题

第一章

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 连通性和共享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 (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

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12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边缘部分:由各主机构成,用户直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低速连入核心网。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连网,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1-13 客户服务器方式与对等通信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答:客户服务器方式是一点对多点的,对等通信方式是点对点的。被用户调用后运行,在打算通信时主动向远地服务器发起通信(请求服务)。因此,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地运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因此,服务器程序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对等连接方式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只是对等连接中的每一个主机既是客户又同时是服务器。对等连接也需要知道对方的服务器地址。

 

1-21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

协议和服务的概念的区分:

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上层使用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中称为服务原语。

1-22  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

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第二章

2-04 试解释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基带信号,带通信号,数字数据,数字信号,码元,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串行传输,并行传输

答:数据:是运送信息的实体。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模拟数据:运送信息的模拟信号。模拟信号:连续变化的信号。数字信号:取值为有限的几个离散值的信号。数字数据:取值为不连续数值的数据。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单工通信:即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半双工通信:即通信和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不能同时接收)。这种通信方式是一方发送另一方接收,过一段时间再反过来。全双工通信:即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带通信号——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

2-06 数据在信道重的传输速率受哪些因素的限制?信噪比能否任意提高?香农公式在数据通信中的意义是什么?“比特/每秒”和“码元/每秒”有何区别?

答:码元传输速率受奈氏准则的限制,信息传输速率受香农公式的限制         香农公式在数据通信中的意义是:只要信息传输速率低于信道的极限传信率,就可实现无差传输。比特/s是信息传输速率的单位码元传输速率也称为调制速率、波形速率或符号速率。一个码元不一定对应于一个比特。

 

2-10 常用的传输媒体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答:双绞线 屏蔽双绞线 STP (Shielded Twisted Pair) 无屏蔽双绞线 UTP (Unshielded Twisted Pair) 同轴电缆 50 W 同轴电缆 75 W 同轴电缆 光缆无线传输:短波通信/微波/卫星通信

2-13 为什么要使用信道复用技术?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有哪些?

答:为了通过共享信道、最大限度提高信道利用率。频分、时分、码分、波分。

2-14 试写出下列英文缩写的全文,并做简单的解释。

FDM,TDM,STDM,WDM,DWDM,CDMA,SONET,SDH,STM-1 ,OC-48.

答: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STDM(Statistic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WDM(Wave Division Multiplexing)

DWDM(Dense Wave Division Multiplexing)

CDMA(Code Wave Division Multiplexing)

SONET(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同步光纤网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系列

STM-1(Synchronous Transfer Module)第1级同步传递模块

OC-48(Optical Carrier)第48级光载波

2-16 共有4个站进行码分多址通信。4个站的码片序列为

A:(-1-1-1+1+1-1+1+1) B:(-1-1+1-1+1+1+1-1)

C:(-1+1-1+1+1+1-1-1) D:(-1+1-1-1-1-1+1-1)

现收到这样的码片序列S:(-1+1-3+1-1-3+1+1)。问哪个站发送数据了?发送数据的站发送的是0还是1?

解:S•A=(+1-1+3+1-1+3+1+1)/8=1,   A发送1

S•B=(+1-1-3-1-1-3+1-1)/8=-1, B发送0

S•C=(+1+1+3+1-1-3-1-1)/8=0,   C无发送

S•D=(+1+1+3-1+1+3+1-1)/8=1,   D发送1

 

第三章

3-04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

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差错检测防止合差错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

3-07 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1。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采用CRC检验后,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否就变成了可靠的传输?

答:作二进制除法,1101011011  0000    10011 得余数1110 ,添加的检验序列是1110.作二进制除法,两种错误均可发展仅仅采用了CRC检验,缺重传机制,数据链路层的传输还不是可靠的传输。

3-08 要发送的数据为101110。采用CRCD 生成多项式是P(X)=X3+1。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

答:作二进制除法,101110   000  10011 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是011

3-09 一个PPP帧的数据部分(用十六进制写出)是7D 5E FE 27 7D 5D 7D 5D 65 7D 5E。试问真正的数据是什么(用十六进制写出)?

答:7D 5E FE 27 7D 5D 7D 5D 65 7D 5E 7E    FE 27 7D    7D   65 7D

3-10 PPP协议使用同步传输技术传送比特串0110111111111100。试问经过零比特填充后变成怎样的比特串?若接收端收到的PPP帧的数据部分是0001110111110111110110,问删除发送端加入的零比特后变成怎样的比特串?

答:011011111  11111 00    011011111011111000

0001110111110111110110    000111011111 11111 110

3-27 有10个站连接到以太网上。试计算一下三种情况下每一个站所能得到的带宽。(1)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集线器;(2)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0Mb/s以太网集线器;(3)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交换机。答:(1)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集线器:10mbs      (2)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0mb/s以太网集线器:100mbs(3)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交换机:10mbs

3-33 图3-35表示有五个站点分别连接在三个局域网上,并且用网桥B1和B2连接起来。每一个网桥都有两个接口(1和2)。在一开始,两个网桥中的转发表都是空的。以后有以下各站向其他的站发送了数据帧:A发送给E,C发送给B,D发送给C,B发送给A。试把有关数据填写在表3-2中。发送的帧 B1的转发表 B2的转发表 B1的处理(转发?丢弃?登记?) B2的处理(转发?丢弃?登记?) 地址 接口 地址 接口 A→E A 1 A 1 转发,写入转发表 转发,写入转发表C→B C 2 C 1 转发,写入转发表 转发,写入转发表D→C D 2 D 2 写入转发表,丢弃不转发 转发,写入转发表B→A B 1 写入转发表,丢弃不转发 接收不到这个帧

第四章

1.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是比较其优缺点。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 “面向连接”虚电路(Virtual Circuit)服务或“无连接”数据报服务前者预约了双方通信所需的一切网络资源。优点是能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即所传送的分组不出错、丢失、重复和失序(不按序列到达终点),也保证分组传送的时限,缺点是路由器复杂,网络成本高;后者无网络资源障碍,尽力而为,优缺点与前者互易

3.作为中间设备,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有何区别?

 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4-05 IP地址分为几类?各如何表示?IP地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分为ABCDE 5类;每一类地址都由两个固定长度的字段组成,其中一个字段是网络号 net-id,它标志主机(或路由器)所连接到的网络,而另一个字段则是主机号 host-id,它标志该主机(或路由器)。各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net-id分别为1,2,3,0,0字节;主机号字段host-id分别为3字节、2字节、1字节、4字节、4字节。特点:(1)IP 地址是一种分等级的地址结构。分两个等级的好处是:第一,IP 地址管理机构在分配 IP 地址时只分配网络号,而剩下的主机号则由得到该网络号的单位自行分配。这样就方便了 IP 地址的管理。第二,路由器仅根据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号来转发分组(而不考虑目的主机号),这样就可以使路由表中的项目数大幅度减少,从而减小了路由表所占的存储空间。(2)实际上 IP 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或路由器)和一条链路的接口。当一个主机同时连接到两个网络上时,该主机就必须同时具有两个相应的 IP 地址,其网络号 net-id 必须是不同的。这种主机称为多归属主机(multihomed host)。由于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连接到两个网络(这样它才能将 IP 数据报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因此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有两个不同的 IP 地址。 (3) 用转发器或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为一个网络,因此这些局域网都具有同样的网络号 net-id。 (4) 所有分配到网络号 net-id 的网络,范围很小的局域网,还是可能覆盖很大地理范围的广域网,都是平等的。

 

4-07.试说明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为什么要使用这两种不同的地址? IP 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 32 位的标识符。从而把整个因特网看成为一个单一的、抽象的网络在实际网络的链路上传送数据帧时,最终还是必须使用硬件地址。

MAC地址在一定程度上与硬件一致,基于物理、能够标识具体的链路通信对象、IP地址给予逻辑域的划分、不受硬件限制。

9.(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代表什么意思?

有三种含义

 其一是一个A类网的子网掩码,对于A类网络的IP地址,前8位表示网络号,后24位表示主机号,使用子网掩码255.255.255.0表示前8位为网络号,中间16位用于子网段的划分,最后8位为主机号。第二种情况为一个B类网,对于B类网络的IP地址,前16位表示网络号,后16位表示主机号,使用子网掩码255.255.255.0表示前16位为网络号,中间8位用于子网段的划分,最后8位为主机号。

第三种情况为一个C类网,这个子网掩码为C类网的默认子网掩码。

(2)一网络的现在掩码为255.255.255.248,问该网络能够连接多少个主机? 255.255.255.248即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     每一个子网上的主机为(2^3)=6 台     掩码位数29,该网络能够连接8个主机,扣除全1和全0后为6台。

(3)一A类网络和一B网络的子网号subnet-id分别为16个1和8个1,问这两个子网掩码有何不同?

A类网络: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给定子网号(16位“1”)则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B类网络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给定子网号(8位“1”)则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但子网数目不同

(4)一个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40.0。试问在其中每一个子网上的主机数最多是多少?

(240)10=(128+64+32+16)10=(11110000)2     Host-id的位数为4+8=12,因此,最大主机数为: 2^12-2=4096-2=4094

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    主机数2^12-2

(5)一A类网络的子网掩码为255.255.0.255;它是否为一个有效的子网掩码?是  10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11111111

(6)某个IP地址的十六进制表示C2.2F.14.81,试将其转化为点分十进制的形式。这个地址是哪一类IP地址? C2   2F 14  81--à(12*16+2).(2*16+15).(16+4).(8*16+1)---à194.47.20.129   C2  2F   14  81  ---à11000010.00101111.00010100.10000001   C类地址

(7)C类网络使用子网掩码有无实际意义?为什么?

有实际意义.C类子网IP地址的32位中,前24位用于确定网络号,后8位用于确定主机号.如果划分子网,可以选择后8位中的高位,这样做可以进一步划分网络,并且不增加路由表的内容,但是代价是主机数相信减少.

4-20.设某路由器建立了如下路由表:

目的网络          子网掩码            下一跳

128.96.39.0      255.255.255.128      接口m0

128.96.39.128    255.255.255.128     接口m1

128.96.40.0      255.255.255.128      R2

192.4.153.0      255.255.255.192      R3

*(默认)         ——             R4

 现共收到5个分组,其目的地址分别为:

(1)128.96.39.10

(2)128.96.40.12

(3)128.96.40.151

(4)192.153.17

(5)192.4.153.90

(1)分组的目的站IP地址为:128.96.39.10。先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得128.96.39.0,可见该分组经接口0转发。

(2)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28.96.40.12。

① 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得128.96.40.0,不等于128.96.39.0。

② 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得128.96.40.0,经查路由表可知,该项分组经R2转发。

(3)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28.96.40.151,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28.96.40.128,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28.96.40.128,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转发选择默认路由,经R4转发。

(4)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92.4.153.17。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92.4.153.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92.4.153.0,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经R3转发。

(5)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92.4.153.9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92.4.153.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92.4.153.64,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转发选择默认路由,经R4转发。

 

21某单位分配到一个B类IP地址,其net-id为129.250.0.0.该单位有4000台机器,分布在16个不同的地点。如选用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试给每一个地点分配一个子网掩码号,并算出每个地点主机号码的最小值和最大值4000/16=250,平均每个地点250台机器。如选255.255.255.0为掩码,则每个网络所连主机数=28-2=254>250,共有子网数=28-2=254>16,能满足实际需求。可给每个地点分配如下子网号码

地点: 子网号(subnet-id) 子网网络号   主机IP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1:    00000001           129.250.1.0    129.250.1.1---129.250.1.254   

2:    00000010           129.250.2.0    129.250.2.1---129.250.2.254

3:    00000011           129.250.3.0    129.250.3.1---129.250.3.254

4:    00000100           129.250.4.0    129.250.4.1---129.250.4.254

5:    00000101           129.250.5.0    129.250.5.1---129.250.5.254

6:    00000110           129.250.6.0    129.250.6.1---129.250.6.254

7:    00000111           129.250.7.0    129.250.7.1---129.250.7.254

8:    00001000           129.250.8.0    129.250.8.1---129.250.8.254

9:    00001001           129.250.9.0    129.250.9.1---129.250.9.254

10:  00001010           129.250.10.0   129.250.10.1---129.250.10.254

11:  00001011           129.250.11.0   129.250.11.1---129.250.11.254

12:  00001100           129.250.12.0   129.250.12.1---129.250.12.254

13:  00001101           129.250.13.0   129.250.13.1---129.250.13.254

14:  00001110           129.250.14.0   129.250.14.1---129.250.14.254

15:  00001111           129.250.15.0   129.250.15.1---129.250.15.254

16:  00010000           129.250.16.0   129.250.16.1---129.250.16.254

 

4-22..一个数据报长度为4000字节(固定首部长度)。现在经过一个网络传送,但此网络能够   传送的最大数据长度为1500字节。试问应当划分为几个短些的数据报片?各数据报片的数据字段长度、片偏移字段和MF标志应为何数值? IP数据报固定首部长度为20字节

总长度(字节) 数据长度(字节) MF 片偏移

原始数据报 4000 3980 0 0

数据报片1 1500 1480 1 0

数据报片2 1500 1480 1 185

数据报片3 1040 1020 0 370

 

 

4-35.  已知地址块中的一个地址是140.120.84.24/20。试求这个地址块中的最小地址和最大地址。地址掩码是什么?地址块中共有多少个地址?相当于多少个C类地址? 140.120.84.24  è  140.120.(0101 0100).24

     最小地址是       140.120.(0101 0000).0/20  (80)

     最大地址是       140.120.(0101 1111).255/20 (95)

     地址数是4096.相当于16个C类地址。

4-37. 某单位分配到一个地址块136.23.12.64/26。现在需要进一步划分为4个一样大的子网。试问:

       (1)每一个子网的网络前缀有多长?

       (2)每一个子网中有多少个地址?

       (3)每一个子网的地址是什么?

  (4)每一个子网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最小地址和最大地址是什么?

(1)每个子网前缀28位。

(2)每个子网的地址中有4位留给主机用,因此共有16个地址。

(3)四个子网的地址块是:

第一个地址块136.23.12.64/28,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

   最小地址:136.23.12.01000001=136.23.12.65/28

   最大地址:136.23.12.01001110=136.23.12.78/28

第二个地址块136.23.12.80/28,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

   最小地址:136.23.12.01010001=136.23.12.81/28

   最大地址:136.23.12.01011110=136.23.12.94/28

第三个地址块136.23.12.96/28,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

   最小地址:136.23.12.01100001=136.23.12.97/28

   最大地址:136.23.12.01101110=136.23.12.110/28

第四个地址块136.23.12.112/28,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

   最小地址:136.23.12.01110001=136.23.12.113/28

   最大地址:136.23.12.01111110=136.23.12.126/28

 

4-41. 假定网络中的路由器B的路由表有如下的项目(这三列分别表示“目的网络”、“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

                  N1        7        A

                  N2        2        B

                  N6        8        F

                  N8        4        E

                  N9        4        F

现在B收到从C发来的路由信息(这两列分别表示“目的网络”“距离”):

                  N2        4

                  N3        8

                  N6        4

                  N8        3

                  N9        5

试求出路由器B更新后的路由表(详细说明每一个步骤)。

  路由器B更新后的路由表如下:

N1   7  A    无新信息,不改变

N2   5  C    相同的下一跳,更新

N3   9  C    新的项目,添加进来

N6   5  C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短,更新

N8   4  E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一样,不改变

N9   4  F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大,不改变

01-13 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