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中有一个概念叫「元注解」(Meta-Annotation),通过元注解,实现注解的「派生性」,官方的说法是「Annotation Hierarchy」。

什么是元注解

所谓元注解,即标注在注解上的注解。这种方式所形成的注解层级结构中,元注解在层级结构的上面,我叫它父注解(Super Annotation), 被注解的注解在层级结构的下面,叫它子注解(Sub Annotation)。引入元注解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属性重写(Attribute Override) 的目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

有 一个类 Home 和 2 个注解,1 个叫 @Parent,另一个叫 @Child ,@Parent 标注在 @Child 上,@Child 标注在 Home 上,它们都只有一个属性,叫 name, 如果 @Parent.name 的默认值是 'John',而 @Child.name 的默认值是 'Jack'。

这时,从 Home 上获取 @Child.name,应该返回 'Jack',这毫无悬念。

那么,如果获取 @Parent.name,应该返回什么呢?根据 Spring 注解的「派生性」,@Child.name override @Parent.name,所以返回结果也是 'Jack'。

上述例子中的类和注解,代码大致如下

@interface Parent {
  String name() default "John";
}

@Parent
@interface Child {
  String name() default "Jack";
}

@Child
class Home { }

注解层级结构:

@Parent

@Child

相对于「属性重写」,还有另一个概念是「属性别名」(Alias),属性别名之间是互相等价的。

我们给上面的 @Child 加一个属性 value,并且使用 @AliasFor ,使 @Child.name 和 @Child.value 互相成为别名,并且默认值为空字符串:

@interface Child {
  @AliasFor("name")
  String value() default "";

  @AliasFor("value")
  String name() default "";
}

标注在 Home 上时,给 @Child.value 设置值为 "Jack":

@Child("Jack")
class Home { }

这时,无论是获取 @Child.name 还是获取 @Child.value,其结果总是相同的,都是 "Jack"。说明了属性别名之间的等价性。

属性别名 和 属性重写

属性别名 和 属性重写 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如果不加区分,模糊概念的话,就会对一些现象不符合预期而感到意外。 考虑以下案例,分别给出 @A.a1、@A.a2、@B.a1、@B.b、@C.c、@C.b 的值:

@interface A {
  String a1() default "1";
  String a2() default "1";
}

@A
@interface B {
  String a1() default "2";

  @AliasFor(value = "a2", annotation = A.class)
  String b() default "2";
}

@B
@interface C {
  @AliasFor(value = "a1", annotation = B.class)
  String c() default "3";

  String b() default "3";
}

在我没有弄清概念之前,我觉得答案应该是:@A.a1、@A.a2、@B.a1、@B.b、@C.c、@C.b 全都是 "3"。
理由如下:

  • @C.c 是 @B.a1 的别名,@B.a1 重写 @A.a1 ,所以这 3 者是一条链上的,它们的值应该相等, 是 "3"。
  • @C.b 重写 @B.b,@B.b 是 @A.a2 的别名,所以这 3 者 也是一条链上的,它们的值也应该相等,是 "3"。

而结果却是,我错了,@B.a1、@B.b、@C.c、@C.b 的值是 "3", 但 @A.a1、@A.a2 的值是 "2"。

至于为什么,我们先来认真理解一下 属性别名 和 属性重写 这 2 个概念吧。

援引官方 Wiki https://github.com/spring-projects/spring-framework/wiki/Spring-Annotation-Programming-Model, 其中有关于这两个概念的澄清。在 「Attribute Aliases and Overrides」 一节中,官方原文如下:

属性别名,有 3 种, 分别是 显式别名,隐式别名 和 传递隐式别名, 「属性别名」 只能发生在同一个注解内部。比如:

显式别名(互相@AliasFor),@A.a1 和 @A.a2,

@interface A {
  @AliasFor("a2")
  String a1() default "";

  @AliasFor("a1")
  String a2() default "";
}

隐式别名(@AliasFor到同一个属性),@B.b1 和 @B.b2

@interface A {
  String a() default "";
}

@A
@interface B {
  @AliasFor(value = "a", annotation = A.class)
  String b1() default "";

  @AliasFor(value = "a", annotation = A.class)
  String b2() default "";
}

传递隐式别名(最终@AliasFor到同一个属性) @C.c1 和 @C.c2

@interface A {
  String a() default "";
}

@A
@interface B {
  @AliasFor(value = "a", annotation = A.class)
  String b() default "";
}

@B
@interface C {
  @AliasFor(value = "a", annotation = A.class)
  String c1() default "";

  @AliasFor(value = "b", annotation = B.class)
  String c2() default "";
}

属性重写,也有 3 种,分别是 隐式重写,显式重写 和 传递显式重写,「属性重写」只能发生在注解之间。比如:

隐式重写(同名属性), @B.a 重写 @A.a

@interface A {
  String a() default "";
}

@A
@interface B {
  String a() default "";
}

显式重写(需要@AliasFor),@B.b 重写 @A.a

@interface A {
  String a() default "";
}

@A
@interface B {
  @AliasFor(value = "a", annotation = A.class)
  String b() default "";
}

传递显式重写(需要 @AliasFor),由于 @C.c 重写 @B.b, @B.b 重写 @A.a, 所以 @C.c 也 重写 @A.a

@interface A {
  String a() default "";
}

@A
@interface B {
  @AliasFor(value = "a", annotation = A.class)
  String b() default "";
}

@B
@interface C {
  @AliasFor(value = "b", annotation = B.class)
  String c() default "";
}

理解清楚之后,我们回到刚才的题目,样例重贴如下:

@interface A {
  String a1() default "1";

  String a2() default "1";
}

@A
@interface B {
  String a1() default "2";

  @AliasFor(value = "a2", annotation = A.class)
  String b() default "2";
}

@B
@interface C {
  @AliasFor(value = "a1", annotation = B.class)
  String c() default "3";

  String b() default "3";
}

解答步骤是:

  • 对于注解 @C,@C.c = "3", @C.b = "3"
  • 对于注解 @B, @B.a1 被 @C.c 显式重写, 所以 @B.a1 = @C.c = "3"; @B.b 被 @C.b 隐式重写,所以 @B.b = @C.b = "3"
  • 对于注解 @A, @A.a1 被 @B.a1 隐式重写,所以 @A.a1 = @B.a1 = "2"; @A.a2 被 @B.b 显式重写,所以 @A.a2 = @B.b = "2"

可以看到 @A 和 @C 之间没有任何关系。这里也根本没有「属性别名」的存在,不是用了 @AliasFor 就是 「属性别名」的。

对于「显式传递重写」,像上面 "@A.a1 被 @B.a1 隐式重写, @B.a1 被 @C.c 显式重写",或者 "@A.a2 被 @B.b 显式重写, B.b 被 @C.b 隐式重写", 重写关系是不会传递的。

总结

属性别名,有 3 种, 分别是 显式别名,隐式别名 和 传递隐式别名, 「属性别名」 只能发生在同一个注解内部。 属性重写,也有 3 种,分别是 隐式重写,显式重写 和 传递显式重写,「属性重写」只能发生在注解之间。

后记

Spring 对于注解编程模型的代码实现,主要在 AnnotatedElementUtils 这个类中,做试验可以使用这个方法:

AnnotatedElementUtils#getMergedAnnotationAttributes。

需要注意的是,「隐式重写」不适用于 value 属性,貌似 value 属性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属性。

以下示例, @B.value 不会 隐式重写 @A.value

@interface A {
  String value() default "a";
}
@A
@interface B {
  String value() default "b";
}

但只要属性名不是 value,都可以 隐式重写 , @B.xxx 隐式重写 @A.xxx

@interface A {
  String xxx() default "a";
}

@A
@interface B {
  String xxx() default "b";
}

我跟了以下源码,发现源码中确实对 value 属性做了特殊判断,代码位置在 org.springframework.core.annotation.AnnotatedElementUtils.MergedAnnotationAttributesProcessor#postProcess 方法中,代码片段如下;

// Implicit annotation attribute override based on convention
  else if (!AnnotationUtils.VALUE.equals(attributeName) && attributes.containsKey(attributeName)) {
    overrideAttribute(element, annotation, attributes, attributeName, attributeName);
  }

其中,AnnotationUtils.VALUE 是一个常量,其值为 "value"。暂时没有找到官方说明为什么要对 value 属性做特殊处理。猜测是很多注解只有一个属性, 为了编程方便,因为不需要 @A(value = "hello world) 这样使用, 只需要 @A("hello world") 即可。这种情况下,如果隐式重写,可能不是编码者想要的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显式重写 没有这种特殊处理,以下示例 @B.value 会显式重写 @A.value:

@interface A {

  String value() default "a";
}

@A
@interface B {

  @AliasFor(annotation = A.class)
  String value() default "b";
}

本文讨论所涉及的 Spring Boot 版本 >= 2.0.2.RELEASE。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脚本之家。

02-01 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