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机器学习问题的解答有很多种不同的思路,其中的绝大多数都可以归结为基于梯度的学习方法。如下图所示,一个机器学习模型M(Zˆp,W),其中Zˆp表示输入,W表示模型参数,是我们优化的对象,我们所说的模型M实际上等价于模型参数W。我们有带label的数据集:{(Zp,Dp)}(p∈[1,P]),还有用于评价当前模型M(W)在当前数据和全体数据上表现的成本函数Eˆp=C(Dˆp,M(Zˆp,W))、Etrain(W)。在最简单的设定里面,我们用均方差:Eˆp=21(Dˆp−M(Zˆp,W))ˆ2,Etrain=P1∑p=1Eˆp。事实上,相对于模型在训练集上的表现,我们更关注在同分布的、训练集中未出现过的测试集上的表现,谓之“泛化”(generalization)
上面对于学习问题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描述,具体的内容可参考相机器学习领域的教材。这里回到正题继续谈泛化。前面我们说到了数据集,由于我们已经知道了训练集,所以可以通过在训练集上获得最小误差的方法(经验风险最小化,ERM)来学习。
但是仔细思考下,ERM是有问题的:
- 训练集的噪声必然对泛化有影响
- 除非你是用full-batch,否则必然存在随机batch的选取必然不和训练集同分布。
这两个问题会将学习带到一个局部最小点处,从而不利于泛化。如何修正我们稍后再说,这里先把ERM中的误差分解成两类:
- bias:衡量网络在不同batch sets上的平均表现和“绝对真理”之间的差异。
- variance:衡量网络在不同batch sets上表现差异的程度。
训练早期,bias较大,因为网络和“绝对真理”距离很远;variance较小,因为网络在不同数据集上的输出差不多。经过长期的训练,bias将减小,因为网络已经逐渐学到了训练集的分布;但是由于特定训练集也存在特定的噪声,所以variance将增大。
综上,bias和variance的和是存在最小值的,这个最小值即泛化能力最优的点。找到这个点的方法(如早期停止和正则化)将在后面陆续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