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从 Stata 过渡到 R。在 Stata 中,如果我将因子水平(比如-0 和 1)标记为(M 和 F),则 0 和 1 将保持原样。此外,这是大多数软件(包括 Excel 和 SPSS)中虚拟变量线性回归所必需的。
但是,我注意到 R 默认因子水平为 1,2 而不是 0,1。我不知道为什么 R 会这样做,尽管内部回归(并且正确地)假定 0 和 1 作为因子变量。我将不胜感激任何帮助。
这是我所做的:
尝试 #1:
sex<-c(0,1,0,1,1)
sex<-factor(sex,levels = c(1,0),labels = c("F","M"))
str(sex)
Factor w/ 2 levels "F","M": 2 1 2 1 1
似乎因子水平现在重置为 1 和 2。我相信 1 和 2s 是对此处因子水平的引用。但是,我丢失了原始值,即 0 和 1。
Try2:
sex<-c(0,1,0,1,1)
sex<-factor(sex,levels = c(0,1),labels = c("F","M"))
str(sex)
Factor w/ 2 levels "F","M": 1 2 1 2 2
同上。我的 0 和 1 现在是 1 和 2。相当令人惊讶。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Try3
现在,我想看看 1s 和 2s 是否有任何不良影响回归。所以,这就是我所做的:
这是我的数据的样子:
> head(data.frame(sassign$total_,sassign$gender))
sassign.total_ sassign.gender
1 357 M
2 138 M
3 172 F
4 272 F
5 149 F
6 113 F
myfit<-lm(sassign$total_ ~ sassign$gender)
myfit$coefficients
(Intercept) sassign$genderM
200.63522 23.00606
所以,事实证明手段是正确的。在运行回归时,R 确实使用 0 和 1 值作为虚拟变量。
我确实检查了 SO 上的其他线程,但他们主要谈论 R 如何编码因子变量而没有告诉我原因。 Stata 和 SPSS 通常要求基变量为“0”。所以,我想问问这个。
我很感激任何想法。
最佳答案
简而言之,您只是混淆了两个不同的概念。 后面我会一一说明。
你在 str()
中看到的整数的含义
您从 str()
看到的是因子变量的内部表示。一个因子在内部是一个整数,其中该数字给出了向量 内级别的 位置。例如:x <- gl(3, 2, labels = letters[1:3])
#[1] a a b b c c
#Levels: a b c
storage.mode(x) ## or `typeof(x)`
#[1] "integer"
str(x)
# Factor w/ 3 levels "a","b","c": 1 1 2 2 3 3
as.integer(x)
#[1] 1 1 2 2 3 3
levels(x)
#[1] "a" "b" "c"
此类位置的常见用途是以最有效的方式执行 as.character(x)
:levels(x)[x]
#[1] "a" "a" "b" "b" "c" "c"
你对模型矩阵的误解
在我看来,您认为模型矩阵是通过以下方式获得的cbind(1L, as.integer(x))
# [,1] [,2]
#[1,] 1 1
#[2,] 1 1
#[3,] 1 2
#[4,] 1 2
#[5,] 1 3
#[6,] 1 3
这不是真的。 在这种方式中,您只是将因子变量视为数值变量。
模型矩阵是这样构造的:xlevels <- levels(x)
cbind(1L, match(x, xlevels[2], nomatch=0), match(x, xlevels[3], nomatch=0))
# [,1] [,2] [,3]
#[1,] 1 0 0
#[2,] 1 0 0
#[3,] 1 1 0
#[4,] 1 1 0
#[5,] 1 0 1
#[6,] 1 0 1
1
和 0
分别表示“匹配”/“出现”和“不匹配”/“不出现”。
R 例程 model.matrix
将通过易于阅读的列名和行名高效地为您执行此操作:model.matrix(~x)
# (Intercept) xb xc
#1 1 0 0
#2 1 0 0
#3 1 1 0
#4 1 1 0
#5 1 0 1
#6 1 0 1
编写一个 R 函数来自己生成模型矩阵
我们可以编写一个名义例程 mm
来生成模型矩阵。尽管它比 model.matrix
效率低得多,但它可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mm <- function (x, contrast = TRUE) {
xlevels <- levels(x)
lst <- lapply(xlevels, function (z) match(x, z, nomatch = 0L))
if (contrast) do.call("cbind", c(list(1L), lst[-1]))
else do.call("cbind", lst)
}
例如,如果我们有一个有 5 个级别的因子 y
:set.seed(1); y <- factor(sample(1:5, 10, replace=TRUE), labels = letters[1:5])
y
# [1] b b c e b e e d d a
#Levels: a b c d e
str(y)
#Factor w/ 5 levels "a","b","c","d",..: 2 2 3 5 2 5 5 4 4 1
其有/无对比处理的模型矩阵分别为:mm(y, TRUE)
# [,1] [,2] [,3] [,4] [,5]
# [1,] 1 1 0 0 0
# [2,] 1 1 0 0 0
# [3,] 1 0 1 0 0
# [4,] 1 0 0 0 1
# [5,] 1 1 0 0 0
# [6,] 1 0 0 0 1
# [7,] 1 0 0 0 1
# [8,] 1 0 0 1 0
# [9,] 1 0 0 1 0
#[10,] 1 0 0 0 0
mm(y, FALSE)
# [,1] [,2] [,3] [,4] [,5]
# [1,] 0 1 0 0 0
# [2,] 0 1 0 0 0
# [3,] 0 0 1 0 0
# [4,] 0 0 0 0 1
# [5,] 0 1 0 0 0
# [6,] 0 0 0 0 1
# [7,] 0 0 0 0 1
# [8,] 0 0 0 1 0
# [9,] 0 0 0 1 0
#[10,] 1 0 0 0 0
相应的 model.matrix
调用将分别为:model.matrix(~ y)
model.matrix(~ y - 1)
关于r - R 中的因子水平默认为 1 和 2 |虚拟变量,我们在Stack Overflow上找到一个类似的问题: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38678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