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时,我对拍拍贷是恐惧的,缓解我的恐惧的方法,就是寻找尽可能安全的方案。然后,我就发现了这个策略:超过信用等级普通利率的标的。A标一般16,B一般18……那我就寻找大于16的A,大于18的B,C我直接就不考虑。所以,第一版时,抢标是我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抢标的处理和普通的处理不同,获得概略信息(利率、金额、信用等级、借款时间)后,不再获取详细信息,直接根据现有条件就投标。如信用等级+利率,或者信用等级+利率+期数。我管这种抢法叫“无脑抢”,不用复杂的获取和分析,速度当然比标准的程序要快一步。这是我的战果:
这种抢标方式,我相信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对一些和它有重叠的普通策略,会造成影响。比如对于我现在常用的一个普通策略(非抢标),#1428,就非常受干扰。
根据历史数据测试,应该有相当数量的标的,但实际上,每次都很难抢上。因为这个策略,极有可能遭遇到某个“无脑抢”的策略冲突,如ABC+20+6个月。所以经常能够发现#1428标的,但抢不上,要么是“已满标”,要么“标的不存在”。从抢到的标来看,满标时间都极短,也反过来印证了这种标被抢的厉害(这是现在性能优化后抢到的标):
——不过,我已经彻底放弃了这种“无脑抢”的模式,原因其实很简单,这是#39的策略,是我设的默认策略,其实就是AB+22利率,也是我原来最爱的“无脑抢”策略。但从2015到2016的回测数据来看,标的数量少,逾期率高:
这是改进版的:
加上金额限制:
再加时间限制: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仅仅利用概略信息中的有限的信息,无论怎样选择,都不能把逾期率降低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水平。
前面的帖子我推算过年化收益率,其实有一个缺陷,就是算完后再减逾期率。因为逾期往往发生在中间,而高的年化收益是靠本金的滚动来实现的,中间的逾期,不仅伤害本金也会切断资金滚动。我不是专业人士,期待专业人士能够给出定量的分析,但相信这点是肯定明确的:逾期率越高,对最终年化收益的影响绝对是加倍损伤的!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去无脑抢呢?
要追求高利率、低逾期率、出标量大的标的,有比这好得多的策略,何苦选择这个呢?
特别是在完成引擎的优化后,我在投标记录中,发现了这个投标记录,让我很高兴:
说明我用正常投标的方式,抢到了无脑抢的标的,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