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蚌埠医学院
-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 夏威夷大学癌症中心
- 第二军医大学
技术:非靶向代谢组学,16S rRNA测序技术
一、 概述:
本研究对小鼠进行高脂饮食,根据体重增长率将其分为易胖类小鼠(OP)和不易胖小鼠(OR)。通过气相质谱对其血浆代谢物进行分析,同时利用16S rRNA测序的方法对其肠道微生物进行测序分析。在Con,OP,OR共鉴定到60种差异代谢物,其中27种是OP相关的。这些差异代谢物重要集中于糖酵解、脂质和氨基酸代谢、TCA循环等。在肠道研究中,OP小鼠的肠道菌群与OR或Con小鼠显著不同。其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比值下降,而变形菌门的比重上升。其外还发现,OP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与一些差异血浆代谢物具有显著相关性。OP小鼠中的Parasutterella与大部分代谢物相关,暗示其在肥胖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OP小鼠表现出的代谢物差异和肠道菌群差异,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将有助于我们对肥胖形成的机理认识。
二、 研究背景:
肥胖是许多代谢类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研究发现,肠道菌群调节的失衡会导致肥胖以及肥胖相关的代谢疾病的形成。在研究肥胖机理时,我们通常将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敏感的表型称为易胖(OP)表型,不敏感的表型为不易胖(OR)表型。之前结合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的研究表明,两种表型在肝脏、血浆以及尿液样本中的基因表达、代谢物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此外,OP表型与肠道微生物的关联也在一些研究中有报道。然而,OP和OR表型中,代谢物与肠道微生物的交互关系目前还不清楚。
本研究中,OP小鼠和OR小鼠通过高脂饮食进行分组。分别用GC/MS非靶向代谢组学和16S rDNA测序对样本的血浆代谢物和盲肠细菌群落进行分析。研究表明,OP和OR小鼠的血浆代谢物和肠道微生物群落均存在显著的差别。OP相关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脂肪酸、氨基酸、甲酸、果糖、磷酸乙醇胺、乙醇酸等。肠道微生物研究不仅找到了不同表型的一些差异物种,同时也发现了不同表型间这些物种与代谢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实验设计:
四、研究成果:
1、图1比较了对照、OP以及OR三组小鼠的表型差异,包括体重增长(A)、白色脂肪组织(WAT)重量(B)、WAT指数(C)、肝脏重量(D)、肝脏指数(E)、肝脏TG(F)和肝脏TC(G)、尿液TG(H)和尿液TC(I)。通过比较发现,OP小鼠与其他组别小鼠在多数表型中存在显著的差别。(TG:甘油三酯,TC:胆固醇)
图1,不同组别的小鼠的表型比较。
2、对不同组别小鼠的代谢物进行分析,共鉴定到182种代谢物,利用PCA和PLS-DA模型可以显著地将二者区分开。利用PLS-DA模型以及多元统计模型进行筛选(VIP>1,p<0.01),发现有48种代谢物在OP和Con中显著不同,32种代谢物在OR和Con中显著不同,21种代谢物在OP和OR中显著不同。进一步比较三者的交集和并集,可以将代谢物划分为7类(I-VII),其中有27种差异代谢物是在OP和OR中均显著差异的,27种代谢物是在OP与OR比较中显著差异的代谢物。
图2,三种组别小鼠的代谢物分析结果。A、PCA分析结果。B、PLS-DA分析结果。C、D、E分别为OP与Con、OR与Con、OP与OR的差异代谢物结果。F、差异代谢物的韦恩图展示结果。
3、在27种OP相关的代谢物中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集中在下图的通路中,这27种代谢物在OP中均为上调。其中25%属于脂肪酸。其中OP小鼠增加的饱和脂肪酸(SFAs)可能导致了OP小鼠肥胖表型的产生。33%代谢物属于氨基酸以及相关的代谢物。其他代谢物分别参与了糖酵解途径、氧化胁迫途径、TCA循环、尿素循环等。这些代谢途径的变化可能导致了肥胖表型的产生。
图3,OP小鼠的差异代谢通路。
4、对不同组别的肠道菌群进行分析发现,在PCA中,三种组别可以明显区分开。β多样性分析表明,OP小鼠的拟杆菌门相对较高、厚壁菌门相对较低。在属的层面,可以进一步发现更多的属在OP和其他类别的小鼠中的丰度存在差异。
图4,不同组别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比较。A、PCA分析。B、三种组别门层面微生物物种组成分布。C、差异种属分析。
5、OR小鼠差异代谢物与差异肠道物种的关联分析。对OP小鼠类别中代谢分析得到的27种差异代谢物和16S分析得到的14种差异物种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19个差异代谢物与11个属存在显著相关。其中,Parasutterella与多个属存在正相关、Wolinella与多个属存在负相关。暗示了不同的物种在OP小鼠中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
图5,OP小鼠差异种属与差异代谢物的相关性分析。
文章评论:
文章在研究肥胖机理中,结合了代谢组学方法与肠道微生物群落研究方法。通过二者的结合来阐述肠道微生物在肥胖发生中的作用。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的改变与一些代谢物的变化存在显著的关联,为今后肥胖发生的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观点。但文章只关注了肠道菌群的组成变化,并没有考虑其种群变化引起的功能改变,进一步通过功能改变与代谢物的变化结合。如果进行宏基因组或者宏蛋白质组分析,将会进一步揭示微生物在肥胖发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也会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