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控制是最早的管理成果之一。早期市场不发达的时候,生产的原材料短缺是经常发生的,人们考虑缺货成本、库存成本、库存损失成本以及库存对稳定生产带来的好处等两个方面的因素,正确选择库存水平。市场经济发达以后,大部分商品从短缺到供过于求,厂家开始重新考虑库存问题,甚至提出零库存。但是,零库存有时会给厂家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如价格的起落,停电、特殊天气导致停产等。经过反复的经验总结,对重要原材料,库存还是要有的,库存模型还是有用的。当然,要根据市场供应情况以及对生产的重要程度,合理确定库存水平。
1、库存的主要功能
(1)保证生产环节的连续性。是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对于流程生产,要求生产线上的装置都正常连续运转,如果某一上游的装置出现问题,可能要影响整条生产线。对于加工装配型的生产,可以用适当的库存调节上下游各生产环节的依赖性。但是,这不符合现代准时生产的观点,因为库存会占用资金,也会掩盖生产上的问题。
(2)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需求总是有变化的。有的产品因季节而变化,但生产能力基本上按平均需求设计,在需求高峰到来之前,生产补充库存,高峰时用库存满足市场需求。
(3)增强计划工作的灵活性。库存可以缓解生产能力不足,达到均衡生产,增加计划的灵活性。
(4)应对原材料市场的变化。原材料市场变化无常,特别是近年来,受金融市场炒作的影响,石油、铁矿石、煤炭等原材料都频繁波动,石油价差在100美元/桶,铁矿石价差约1000元/吨,企业通过各种形式的库存,在合适的价位时买入原材料,可以极大地降低成本。
(5) 配合经济订货数量,降低订货,运输成本。经济订货批量是管理的重要成果之一,生产计划批量大可以得到更多的价格折扣,还有,长距离的运输方式也需要足够的批量才能降低运输成本。这些都需要库存的配合。
2、库存的弊端
1)占用仓储设备。存储商品或者原材料要占用货场仓库,甚至是专用仓储设备,如石油、化工原料,需要建造昂贵的储罐。
2)占用资金。企业的周转资金基本上是银行贷款,库存占用了更多的流动资金,要付更多的贷款利息。现代的观点认为半成品、成品都是占用资金的。
3)造成材料的损失。材料在存储过程中,难免变质、锈蚀、丢失等,即使正常保管,也要有一定比例的损失发生。
4)掩盖生产环节能力不足的矛盾。库存一方面缓解了各环节之间的能力不平衡,另一方面也掩盖了能力不平衡的矛盾或者管理上的缺欠。

09-21 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