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1c 2017 的 i5 7200U 8G ram 的丐版。换了1T SSD。其实一般使用没啥问题。

用了一段这个,再开准系统,确实觉得风扇噪音烦躁,忍不了。

但现在是win10+虚拟机mint18。在coding的时候,还是稍微有点不爽。想换成linux+win虚拟机。但是怕反复来回折腾,还是和开发系统一样,把愿景和业务现状认真描述一下:

痛点:希望开发时能运行快些,而风扇能不吵;而虚拟机只有4G内存不够用,只分给1核不够快。——想分给2核,就肯定要原生系统,所以并不是换16G豪版就能解决的。

愿景:

要求linux是因为:

安静性快速性:

现在的现状:

win10+虚拟机mint18

win10开机占走2G,只能分给虚拟机4G左右。

虚拟机的4G这么占用:

vscode虽然占内存比pycharm小,但10几个插件一装,也有几百兆(不到1G);

再开几十个Chrome页面(1-2G),剩下的内存1G-2G就很低了;

典型工作:

内存不够之后,然后vscode也就卡了

在win下直接装node 也试过了,但前端的gyp不支持python3  只支持python2.7 但win下我python3用得很舒服,不想换。

仔细分析一下

游戏,cuda、unity开发之类,有其他win主机,但已经很少玩了。浏览器用Chrome,代码在github和gogs上,本地文件都在onedrive上

那么,自己这几个月用这台机器日常做哪些事?剩下的任务才是自己对这台机器的刚需:

win下的刚需:

只能舍弃的东西:和上面的获益相比,是可以容忍的。

——综上,这台机器用linux+win虚拟机更合适,把内存和CPU尽量给linux,给win留下适当的硬盘空间就可以了(100G硬盘,主要是为了装下50G的onedrive)。

折腾是为了尽可能提高效率,一定要折腾,而且要用懒的态度,尽可能1步到位地琢磨如何折腾(安静也能提高效率,内存和编译速度也能提高效率,不要放过一丝一毫改进的空间,宁可集中花点时间折腾个痛快,也不能忍着,熬着)。但是折腾前要尽可能把不同的涉众利益都想到,想透。

补遗:

用2周的感觉。目前换成mint后最大的问题是:网银U盾,插上之后没驱动没反应,但是vm上也看不到,所以vm里的win10也无法看到U盾。

难道还要再调整分区,弄个win10双系统?不要啊!

又检查了一遍定位:这台机器只作为安静的linux环境的写码机。不需要高性能(实现),需要仔细思索打磨的server端架构(目的、接口)。

我不应该为这一点点特殊需求,把系统弄得复杂,笨重,难用。(双系统重装之后的引导界面修改很麻烦)

硬件方面:

安静(几乎无风扇)、轻便、长航时,才是这个本对我的真正价值。

回顾,自己高中以来用电脑也快20年了,不论是机房、家里台式,笔记本,使用的记忆,都是伴随着风扇声中。

dell Inspiron 5100;asus  A8J / N55J;thinkpad T400; acer 4741G; Clevo P150em之前用过这么多笔记本,无一例外都是独显,甚至还有台式机cpu。

因为:之前都是在宿舍-家-图书馆-实验室度过,为了尽量获得高性能+游戏性,对噪声和重量是无所谓的。甚至08年大雪的时候,一个人在学校过春节,捂着被子用t400,发点热还成了好处。苦笑

……

共性是:高性能一点的U,但是风扇呼呼吵,热量巨大,重量大,电池使用时间短,离不开电源。

——虽然现在还是住得和宿舍差不多,但,我不想再那样用电脑,再那样活着了。

我并不是“看破红尘”,“返璞归真”,需求少了;正相反,需求更多了,虽然是冲突的,但也更清晰了(win下unity开发,网银;linux下server端开发,很多库不支持win)。

——现在我学会了定位、分离关注点。自己的需求和利益,可以排序,可以清晰地表达出来。

我的需求虽多,但可以分解、聚焦到单一职责的多个系统上,而不是捆绑各种功能到1个系统上。

老子现在已经是半程序员,半架构师了,这台机器只体现架构师的需求。 

所以,我不再需要全能、高性能、高噪声的笔记本了(那样必然带来高价、累赘、无用、冗余、高故障率)

所以,rmbp15,小米笔记本15 pro,P51,准系统,游戏本……这些再好,也不想用了。

要高性能(实现),我直接台式或者云server;

我使用舒适性方面的需要:

1 安静+轻便:x1c2017非常完美了。

2 快捷:体现在存储,进入系统,读写磁盘上,由nvme的ssd提供(硬上换成了1T的961,非常满意),而不是U的计算速度上。自己思路要守住低压U的底线,不要有用标压U的冲动。想想自己是不是在关注实现,为啥不用台式机。

3 长航时,不折腾:核显。防止笔记本双显卡配置问题。也避免了无谓耗电。

4 屏幕:清晰地让我这个近视眼看尽可能多的代码行。(所以不需要视网膜屏,近视眼自带Gaussian blur功能,买了白买,但字体要清晰点)。

——目前外接了24寸屏幕。竖屏,看代码,感觉也比较满意。以后有钱,有地方了,直接27寸+的苹果dell高级屏幕吧。

——笔记本的屏稍微屎点无所谓,但是决不能PWM闪

5 键盘:G80 3484红轴+RF87静电容,非常满意;

——任何笔记本自带键盘都不可能比得过。

操作系统方面:

在实现、编码的之上、之前;需要安静、聚焦思考需求、目的、架构、接口的时候:

我只需要:1能运行ea,能保存到onedrive,能记录OneNote;

2 docker,vscode,pycharm,chrome。

3 字体清楚点,太模糊确实受不了。

linux环境不需要提供别的(全面、好用之类)。

不纠结:我并不是没有win的机器。

关注点分离之后:

linux后端开发、架构设计。 /home单独分区,只安装docker、git、zsh、vscode、chrome之类,重装非常方便,比win方便(重装完,我的文档、下载、桌面、都要一个个设置路径) 。

win 前端开发 绕不开的大型工具软件,个别场景补盲 :office+viso;unity3d、vs、偶尔ps、arcgis,grasshopper,sketchup,matlab……偶尔游戏,转账,

手机:生活,通讯工具,个人信息相关,如QQ(打字太多时才用win)

完全隔离关注点之后,

win的机器因为不怎么折腾,也少了很多问题,基本不用重装(win7  win server2012 用到底)。独显,高性能U。(win2012R2 3940XM,32G ram 980M;  win7  32Gram 6700K 1060 ,这两台足够了)

linux的机器,随便重装。但不是为了折腾而折腾,是为了高效工作。核显,低压U,nvme(比win机器的m.2 sata快多了),x1c 2017 足够好了,当然16G内存更好(chrome开20个页面,开4-5个container,开着vscode或pycharm,偶尔还要启动一下win的虚拟机,8G还是小了),看下一代,如果cpu耗电高,就无视,继续等10nm低功耗的下下版

通讯、个人信息方面,完全隔离到手机,一旦静音,世界与我无关,安心工作。

————————————————————————

201803反馈

1 在家win 准系统 除了用网银盾,几乎很少开机了(也就基本没玩游戏。。。)。开机能明显感到风扇吵人,启动慢(msata的ssd+机械硬盘)。所以U再好,也没有nvme的ssd好

 从对时间的投资看,nvme是超值的。

2 x1c 8G 内存确实还是不够,chrome多开+vmware,还是得16G。vmware有时会卡。 再买x1c,16G内存是刚需

3 其实不写码的时候,还是用win更多。。汗(学sicp看视频用OneNote做笔记,写方案用word也少不了viso,软件工程工作流用ea,画原型用axure,偶尔还要rh5+grasshopper,还有少不了的wh和tdx)。。。

这个其实和工作性质有关,如果工作渐渐从开发转向架构和技术管理,而且不是天天写后端,那么从节约每天时间看,还是用win更合适。

4 工作时间不看qq和微信效率高很多。把普通人常用的功能移到手机上是王道。然后pc就专门特化工作用了。

5 生活工作的机器分开,数据也分开。之前的东西都在家里准系统上,x1c上干干净净的。

——从异步化的角度,从减少IO引起的等待时间的视角,尽量优化:那么,无意义的IO时间有:

因为进Windows,vmware每日多次启动与挂起(如果不挂起,则合上盖子不休眠好几次电池耗尽)。

结论:进入开发状态时,我需要1个linux安静开发机,开机就开发(不论是pycharm还是vscode+angular,8G内存下的虚拟机都不行!不知16G行不行);

但开发前期准备、日常学习思考记录心得、外出时,我还是需要一个Windows的,避免开机就启动vmware。我XXXX!

目前看,也许只能双系统,在两种节奏下切换了?不要啊。。。。

所以,现在的工作状态,用16Gram的 Windows系统,然后分8G给linux虚拟机,勉强能符合要求。

结论,当工作内容改变时,没有哪种系统一定适合自己。要灵活!所以必须上16G的!

05-11 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