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源头活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我国AI青年人才成长发展的助推器和交流互动的聚集地,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始终将青年人才服务放在核心位置,不断探索创新青年科技人才选拔培养机制,通过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学术交流与培训、创新创业孵化、技术大赛、优博评选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助力AI青年人才实现抱负,成就理想,为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人才保障。
韩红桂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任“数字社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污水处理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等项目,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智能特征检测、自组织控制和多目标协同优化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2016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19年入选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
青托风采
2015 年10 月,中国科协面向有较大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32岁以下科技工作者启动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以三年为一期,进行稳定的资助培养,打造国家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后备队伍。作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一批被托举青年人才,韩红桂表示:“回首三年的科研成长道路,收获满满,不仅突破了科研过程中的种种难题,也使自己得到了提升。”
回首来路 收获满满
在被托举期间,韩红桂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先后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九届首都“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与此同时,韩红桂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5名,优秀研究毕业生5名。韩红桂以出色的学术成绩交出了一份高分试卷,以身作则为受托举青年人才树立了典范,获得了中国科协、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认可。
韩红桂所取得的成绩与其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三年来,他通过加强知识自动化理论方法的研究,解决了污水处理过程优化控制的多个瓶颈问题,实现过程数据与经验知识的有机融合,促进了理论知识与科研实践的转化,研发了城市污水处理优化运行知识自动化系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化运行控制技术。
在此基础上,韩红桂加强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参加和组织国际会议、国外访问学习,在提高自身科研水平的同时,利用开展与知名企业的科研合作,推进了产学研结合,促进了研究成果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学科的影响力。
依托青年人才托举平台,以及合作团队与老师们的引领与帮助,韩红桂在计算智能理论研究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功实现了智能系统技术转化,形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青年托举 造就科研之路坚强后盾
青年科研人员也被称为“青稞”,没“帽子”、职称低、论文也不多,单枪匹马很难申请到研究资助。在韩红桂看来,之所以能够在科研道路上稳步向前,在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了优秀的学生,得益于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
“在每年举行的青年托举人才交流会上,通过专家指导的方式,为青年托举人才凝练专业方向,解决专业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且树立了学习榜样。此外,定期举办青年托举人才学术沙龙,为同行业的学者与技术人员提供学术交流机会,增强了交流。”韩红桂表示,学会不仅在学术交流上铺路搭桥,还在科研经费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以此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加快了科研进程。
科研之路,道阻且长。于韩红桂而言,还需要进行不断地学习,从而积累更多的知识与经验。在感谢导师及合作团队给予帮助和支持的同时,韩红桂也对于中国科协、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给予托举这样一个成长机会表示感激:“未来,我将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学术成果
在自动化学报、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2篇(SCI收录36篇),其中IEEE汇刊、IFAC会刊长文20篇,被他人引用1000余次(SCI索引);
获得授权美国/中国发明专利27项、授权软件著作权22项;
主持制定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团体标准1项、参与制定北京市地方标准1项;
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污水处理智能优化控制系统,已在华北、东北、华东和华南等不同地区不同工艺的28家城市污水处理厂成功应用,打破了国外著名公司的技术垄断,部分技术已被国外多家城市污水处理厂借鉴;
经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认为,所提出的城市污水处理过程智能优化控制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关键水质指标智能特征测量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8年,第三完成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2016年,第二完成人)、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6年,第三完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