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4.
History: Commercialization and Growth
Explosive Growth of the Internet and Web
Keywords: Netscape,open source project, FireFox, Mozilla Foundation, Mitchell Baker, Brendan Eich, JavaScript
The Year of the Web
1994年是载入史册的一年(距离我出生还有两年,开个玩笑),可以说是互联网之年。4月,网景公司(Netscape)成立;5月25日至27日,在CERN举办了第一届万维网大会;十月17日~19日又在芝加哥举办了第二届万维网大会;同月Tim Berners-Lee建立了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万维网联盟);11月8号,微软推出操作系统Windows 95 beta 2,其自带符合TCP/IP协议的浏览器。
至此web不再仅仅是学术界的研究,也终于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吸引了很多资金流入。
本节课主要介绍的内容是商业化进程和发展,着重介绍网景公司。Netscape在业界当然算是佼佼者,特别是在浏览器的开发这块。他们公司开发了能支持Linux,Mac,Windows三个操作系统下的浏览器。因为微软投入的精力主要在自家的操作系统Windows中,自然网景公司和微软形成了很激烈的竞争关系。这时,微软推出最新的操作系统Windows 95 beta 2 。微软想收购Netscape从而摧毁它,Netscape也开始担心了。在微软紧追不舍的情况下,Netscape也只能抓紧去开发更好的软件。这个时间段Netscape的成果就是JavaScript language,同时大力推进开源软件,Mozilla浏览器就是一款开源软件,同时也是Mozilla Foundation和FireFox的前身。
Mitchell Baker: The Mozilla Foundation
Mozilla Open Source Project
Mitchell Baker是Mozilla的创始人之一。wiki页面有记载她曾在2005年被时代周刊评价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100名人物”之一,可见其所做工作的影响之深远。
网景公司曾经开发了很棒的浏览器,而在94年,Netscape和MS在进行如火如荼的竞争,Mozilla面对此情此景的思路是:
没错,就是开源项目(open source)。此时,Netscape被AOL(American On Line)收购了,客户有一部分被分流到AOL商业公司。商业公司做开源项目,尤其在这种情形下,我觉得没有点情怀是不行的(毕竟所有人都能拿到你的源代码),不像同学之间互看一下代码那样简单。Mitchell Baker也说,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所有思路都得安排得完全不同。他们一共只有6到8个作为管理人员,一百来个工程师,把一切一切的成果都贡献给了开源项目Mozilla。
Baker这个项目组的目的,就是创建一个成功的开源项目,然而这绝非易事,所以难免在项目组里开始弥漫着一种紧张情绪。需要重构核心代码,因此耗费了很长的时间。与此同时,市场份额也下滑了,这几年可以说是Netscape的dark years。不过Baker和她的小伙伴们依旧坚信他们所做的一切,乐意于创建一个大型开发者社区,让大家能够享受到开源带来的好处。相反,若是开发一些仅能让AOL盈利的那种软件,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无论是个体开发者,或是商业伙伴,都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这是无法走向成功的。Baker决定带领她的团队和Mozilla一直走下去。
不过不幸的是,Netscape 6 失败了。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好的产品,甚至导致了Netscape产品线的终结。这对Mozilla项目组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项目组里的气氛更加紧张了,AOL的人也没给好脸色。在UI设计这一块,AOL提出了一些要求,诸如增加一些链接到AOL的按钮,或是增加一些投资者的广告之类的。这和Mozilla项目组的初衷相抵,于是就发生了激烈的不愉快。
现在人们常说一句话“不忘初心”,实际上说出来容易做到很难。一个小项目组要顶住AOL的压力,同时还要把开源项目做大做强,当时真的要经历不少的苦难吧。
由于Netscape 6 的失败,导致AOL的利润受损,AOL开启了大规模裁员活动,连本次受采访的主人公都包括在内。(真是不容易啊)不过Baker发现,没我不行啊,我豁出去干了,于是还是以一种类似于志愿者的身份在为她的项目服务了好几年。
经过不懈的努力,Mozilla终于上市了,吸引了很多人才加入。
Mitch Kapor
后来Baker到了Mitch Kapor的开源项目组来工作。Baker也说,这是件很幸运的事情,Kapor一直是Mozilla的支持者。
到了2003年,AOL完全停止了对客户端的投资。不过AOL经过这些年也知道了Mozilla确实是个不错的产品,所以没有停止对这个产品的投资。于是,Mozilla Foundation成立了。这是一个非盈利性组织,致力于推动开源项目的发展。
Baker和她的项目组采取了思路上的转变——要为顾客和消费者开发软件。做了一些从来没做过的事情,例如找设计师来设计了LOGO;设计了欢迎页(start page);Mozilla开发工具客户们用不来,那行,我们换。项目组意识到,每个上网的人都要用到的服务就是搜索服务,所以就着手研发了搜索栏(search box)。这一点Mozilla与Google达成共识,Google也认为这一想法和Mozilla Browser是出色的。
最后,FireFox浏览器上市了,他们取得了巨大成功。
Brendan Eich - Inventor of JavaScript
1995年4月,Brendan Eich就职于Netscape公司,此时Netscape公司已经发布了Mosaic Killer 1.0,Eich没有去一起开发浏览器,而是去干自己想干的一件事——开发一种编程语言。Java写的是一种“真正的代码”,是需要编译的,然而当时的他想要的是能让甚至不知道编译器的人也能写的语言,就跟HTML一样。
JavaScript,虽说名字里含有Java,但完全是个谎言(和Java一点关系也没有?),其语法格式反而是和C相近的。JavaScript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是malleable,可拓展性。可以让各个用户根据他们的需要去改变使用方法,不仅能改变API,甚至是语言的形式,这也鼓励了创新性。JavaScript和FireFox在2004-2005年引起了Web 2.0 revolution。
当时有人会问:“我们已经有Java了,为什么你还想开发另一种语言?” Eich想要开发一种对业余爱好者、初学者都友好的语言。无论是Java还是C++,都需要高深的专业知识,需要投入很久的学习时间成本才能去掌握和开发。从这一层面上JavaScript确实扮演了一个激励使用者去创新的角色,也是JavaScript能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Commercialization of the Web
Keywords: W3C, Amazon, Jeff Bezos, Modern Internet
Assume the Web
Did MS Save the WWW?
Netscape公司的打算是自己做浏览器,自己做服务器,自己搞定协议。浏览器是和其他东西分开卖的,就比方说你买来一台电脑,没有自带浏览器,还需要为浏览器软件付费。微软在于Netscape竞争之时,就让自己的操作系统自带浏览器。Netscape被逼的没办法了,才有了后来的Mozilla、FireFox、W3C等之类的东西。所以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Microsoft saved the WWW呢?(2333)
World-Wide-Web Consortium
又称W3C,中文意思是万维网联盟。创建于1994年10月,主要领导者是Tim Berners-Lee,就是在CERN和Kunz一起共事,开发出搜索引擎的那人。CERN当时也意识到,web时代即将到来,在这么个以物理研究为主的科研机构,不是特别适合做这么一个万维网联盟,于是Tim就去了MIT,在那儿创建了W3C。在一段1995年的采访资料里,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Tim就对互联网有深刻的见解,以及对未来互联网会引发革命,会带来全新的生活有着很强的信心。
People you met so far
- Larry Smarr想要让物理学家接触到超级计算机,他的贡献是NSFNET
- 密歇根大学在NSFNet 提议中完成了1.5MB/s的任务
- Lee 和 Cailliau为了管理文件,创建了第一台服务器
- Kunz为了让数据库更容易被使用,创建了搜索引擎
- Joseph Hardin为了让超级计算机变得对用户更加友好,他的贡献是Mosaic。
- Baker 想让大家拥有一款免费、开源的网页浏览器,她的成果是Mozilla,Mozilla Foundation和FireFox。
到了第四周,也快结束了对互联网“历史”的介绍,即将进入我们现在的生活了。在继续下一课之前,还是要总结一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先驱,讨论一下他们身上有哪些共性。老师接下来这一段说的非常精辟,我贴出来做个小翻译给大家分享。
这些先驱们中的每个人,当你在聆听他们讲话的时候,他们经常提到其他人,以及他们所做的贡献。他们几乎不把自己当做是英雄。他们也不把自己当做是伟大的先驱者。他们只不过一直认为自己只是集体的一部分好奇心而已。其实有很多东西我没告诉你们,有了好奇心才驱动了探索,帮助完成了伟大的业绩。实际上研究就是这样的。
Founder of Amazon:Jeff Bezos
在97年,人们思考的问题已经从how to do转变成了what to do with it。也就是说,以前还没有web,没有server,没有browser,没有Internet的时候,人们在思考how to do。现在有了这些东西,我们要思考,“能拿它来干点什么?” 下面我们就要见识一个聪明的头脑——Amazon的创始人Jeff Bezos。
Jeff Bezos是Amazon.com的创始人。他在1994年发现了web的使用率以每年2300个百分点的速率在上升,于是想从中寻求商机。他选择在互联网上卖书作为第一项业务。第一项业务很成功,于是第二项业务也开展了——音乐CD。都说在网络上吸引流量和用户点击是一件难事,Jeff Bezos 把“attention”评价为“a scarce commodity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引人注目是一种稀缺的货物,所以做生意时说难免有“赔本赚吆喝”的买卖发生)。不过Amazon在当时新奇的做法吸引了很多媒体报道,加上顾客们的口口相传,大大促进了Amazon的成功。
一开始Jeff在纽约时报上打广告,就是书店的URL地址,但无法确定这个广告的收益是多少。打广告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挣钱,有没有办法转换成收益。所以Jeff又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在大量网站上投放online ad。
最后记者与他讨论起了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变化,Jeff都有点语无伦次了,用了好几个“incridible”,最后甚至还说“能活在20世纪末的地球上真的是太好了”。(我也这么觉得,2333)
The Modern Internet
真正的进入到现代互联网时代。上世纪九十年代,光纤也大大地普及了。因此传输数据的能力,无论是大量数据或是远距离传输的能力,都大大提升了。从芝加哥到安阿伯市,180英里长的光纤,跟1960年30英里长的铜线差不多价钱。所以说,互联网的建立,让空间上的距离在大大缩短。
同时,接入互联网的服务器数量也在剧烈增加。1990年12月,世界上有了第一台Web Server,到了20世纪末,世界上有两千万台左右的Web Server。互联网大潮来临的如此迅猛,以至于冲击了股票市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影响。在历史上,互联网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