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疫情期间,都说不敢换工作,或者换工作要慎重之类的。笔者想好了要换,就裸辞了。总共面试了十五家左右(Java),用时差不多两个月。最终入职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中感悟的东西,个人觉得也许对其他伙伴有所帮助。

笔者在上海面试了十二三家,在西安面试了五家。在上海呆了三年多,今年回西安,想离家近点。感悟有以下几点。

一、面试应该是一个轻松的过程

如果你面试面的很辛苦,或者边面试边准备,准备的过程很累、很辛苦,这种状态是不对的。面试本质是“匹配”的过程,用你过往的经历和技能和市场上的需求匹配,基本匹配或者稍有拔高都是挺好的,这应该是一个比较快速而且相对轻松愉悦的过程,如果用“享受”来形容也并不夸张。遇到你想谈论的技术点,恰巧双方都感兴趣,讨论一番,是思想的交流。

如果你很累,很累,还找不到合适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调整心态,降低你的要求或者先生存,再提高。笔者一开始都是瞄准:阿里、百度、腾讯、华为的。阿里接到了三次面试邀请,第一次在第三个问题后就被挂了,第二次自我感觉不错,8个问题回答上了6个,遗憾的是没有下文了。第三次因为其他面试错过了。笔者也面试过:360金融、京东数科、陆金所、微盟等,也面试过中通、申通等,有的并非要求高,是确实技能不匹配,自身的积累和面试公司要求不匹配,然后强求自己短时间去学习,去充电,就非常疲惫。这其实一点都没必要,就如同你用你现有的状态,去刻意讨好一个人一样,尽管你感觉自己使出了“洪荒之力”,可是对于别人,并不觉得那有什么,本质在于对方并不知道珍惜你的付出,这就叫:不合适。后来,笔者就重新定位自己,其实自己一开始就定位自己在“中级”水平,可是看到好多高薪资的,就“自我膨胀”,仿佛这些都在向自己招手,仿佛努把力就可以。重新定位后,就放平心态,面试过程就自然轻松了。

什么本事做什么事,认清楚自己。

二、主动投简历而不是被动回答

应聘渠道主要是:BOSS直聘。其次也尝试了:拉勾、前程无忧。

1)没必要尝试过多的招聘渠道,搞定一个自己认准的,专注的把握每个机会,才是王道;
2)简历不要公开。
公开简历后,完全是浪费时间。为什么不公开呢?投简历为啥还不公开简历?你自己可以试一试。我们是找工作,我们不是海投。我们要选择我们钟意的公司,然后投递出去。每次面试,都是心怀虔诚,把握每个机会,而不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一旦公开后,就有很多BOSS给你打招呼,98%都不是你自己钟意的,然后你会不断回复:不好意思,不大合适;或者花费大量时间,了解大量不相干的公司,浪费了真正提升自己的机会。笔者就曾经2天时间都在做这个事,做完后发现,啥都没有。

对每个渠道的感觉如下:

渠道 优点 缺点 推荐星级
BOSS直聘 1、回复效率很高;2、有头有尾,知道结果;3、APP没发现有Bug 暂无 ☆☆☆☆
拉勾 1、有大厂视频专访;2、有专人给你推荐合适的企业 1、APP有Bug,刷新时经常有网络问题;2、课程推销,感觉这个产品不是为应聘者准备的,是为他们更好的推销课程准备的 ☆☆
前程无忧 1、界面没一点互联网的感觉;2、投递后基本没下文,感觉活跃的少

三、面试不是“应试”,请丢弃"应试思维"

这个和 ”一“中描述的有点像。一描述的是思想,这里描述的是”战术“。

不知道你是不是面试的时候才尝试搭建JDK源码的环境?
是不是面试时候才去看看算法和数据结构?
是不是面试的时候才疯狂刷题?
是不是面试的时候还拿着类似高考一样的”面试宝典“背啊背?记啊记?
是不是面试的时候,才责怪自己,当时用这些东西的时候怎么就没去研究底层原理呢?





是的,笔者也是这样的。后来,就感觉到自己还处于”学生“水平。面试应该是一个轻松的过程,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功夫在平时,面试是Show的过程,而不是学的过程。别等到你上场打比赛了(🏀),才想到自己需要把运球练习的炉火纯青,你会发现,你上场,那就是闹笑话。

不准备找不到工作,准备其实也没啥卵用,任何准备少了时间沉淀的准备,都显得”轻飘飘“。这背后给我们一个深刻的警醒:平时工作,一定要有强烈的意识自主学习。衡量自己是否进步:
1、工作能否高效、轻松的完成并得到同事、领导的认可;
2、是否有学习新的东西并有明确的产出?是否真的学懂了?是否一段时间只集中精力学习一样东西?还是这也想学,那也想学?最终感觉啥都知道,啥也不知道?

面试确实是造航母,这说明平时要造航母,面试时候拿出来”秀“就可以了。如果平时没有准备,就不要跳槽,更不要为了千把块钱换工作,没一点意思。

四、相信自己

不论你多么搓,都不要让自己大段、大段时间情绪低落。总能好起来的。

要知道,技术很重要,技术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人。重要的是,你用技术解决了什么问题,而不是单纯为了技术而技术。

所以,保持乐观,永不言弃。

五、不要为了技术而技术

技术面要广,某一项一定要有深度。
从Java初级 ,下一步就应该是高级或者资深或者架构师。如果自我未完成这样的蜕变,那么就需要继续蓄势待发。耐心沉淀自己,来应对眼前所有的焦虑和迷茫。

带着一个问题去学习某一项技术。笔者面试期间学习了ZK,ES,MongoDB,都只是了解了个皮毛。为啥?时间太短。这个过程明显就是为了技术而技术。为了面试而面试。

当然,这样也可以,最好有那种”实战“类的书籍做指引,那种书虽然没有啥思想深度,但是很接地气。那种书会手把手教你搭建环境,然后运用相关技术,真正写代码来阐明一些技术点,很实用,很实用。学东西,应该这么入手。

看一万遍理论,还是感觉没啥用;实践一次(并非需要真正项目实践),但一定要写代码、敲命令亲自感悟下。

举个例子:事务的隔离级别和事务的传播性,自己曾经记忆了三遍,面试的时候还是说得支离破碎,自己都没法说服自己。怪自己笨?No!怪自己理解的不深刻?NO!怪只能怪自己平时没积累,没认真研究这个东西。就花一整天时间,写Demo研究这一个知识点,然后由点及面,把事务相关的都研究透了,都理解透了,面试就会相当轻松。所以,要给自己时间,要平时下功夫,背后下功夫。带着目的去学习事务,这个东西会解决什么问题?事务的传播性平时遇到过嘛?没遇到过,那就造出这种场景,一个一个参数的去尝试,耐心点。

这样研究透一个知识点后,知道它是针对什么问题的,学会后,可以说:终身难忘。

不要为了技术而技术,为了学习而学习。我能在团队中解决什么问题?能帮助同事解决什么问题?甚至能帮助领导解决什么问题?能帮助公司解决什么问题?

然后才是用什么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其他技术?其他方式?

这样才能避免为了技术而学习技术吧。技术那么多,更新迭代那么快,是学不过来的。只有解决什么问题,是能跟上时代的。

好了,啰嗦了这么多,再会!

09-02 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