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日,由中国政法大学主办、安徽省合肥市数据资源局和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共同承办的“2018(第二届)新时代大数据法治峰会在安徽合肥举办。会上,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爱君发布《2018中国大数据法治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我国公民个人数据被滥用的情况极其严重,饱受垃圾短信、诈骗电话的困扰,但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忍受或消极抵抗。同时,我国公民对个人数据保护意识普遍不强,98%的受访者几乎不会阅读用户隐私与使用协议

用户收到垃圾短信、骚扰电话愈加频繁,但是容忍度增加

据悉,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开展了2017-2018年度中国公民保护个人数据法治意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30%的受访者每月收到30条以下的垃圾短信,47%的受访者每天平均收到35条垃圾短信,每天平均接收到5条以上的垃圾短信的受访者占8%。与2017年的调查情况相比,2018年,大部分用户收到的垃圾短信、电话数量、频次更高,同时,对垃圾短信的忍耐度增强,垃圾短信给大多数用户带来的情绪或精神影响减弱。

《报告》指出,相较于垃圾短信,用户每天平均接到的骚扰电话较少。但是,受访者对骚扰电话所表现的容忍度低于收到垃圾短信时的容忍度。不过,2018年,虽然受访者接收到的骚扰电话比2017年增多,但是忍耐程度已经变大。约两成的受访者对骚扰电话的态度已经麻木,近五成的受访者表示骚扰电话对他们影响较小。越容忍,你接到的骚扰电话就越多,李爱君强调。

近九成的受访者认为账户被盗与个人信息泄露有关

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用户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受害者,并因个人信息泄露对其生活造成了很多困扰。《报告》指出,有34%的受访者遭到了直接经济损失。但是,仅有不到三成的受访者没有遭遇到电子账户被盗的情况,近九成的受访者认为账户被盗与个人信息泄露有关。

调查显示,近六成的受访者认为个人数据被滥用情况比较严重,约三成的受访者认为个人数据被滥用情况非常严重。但是,采用报警、向媒体举报、投诉等积极措施的受访者的数量增多。

对于采取忍耐或消极抵抗的原因,《报告》指出,受访者认为主要是维权会耗费大量时间、维权程序太复杂;其次是数据滥用虽然对自身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并未造成实质或较大财产损失,以及部分受访者无法获知维权渠道。

约八成的受访者表示对协议中的重要条款有异议仍继续使用软件

个人数据信息是如何泄露的呢?约八成的受访者认为下载移动客户端并填写个人信息进行注册的行为,导致了个人数据的泄露,其中98%的受访者几乎不会阅读用户隐私与使用协议。在为数不多的阅读用户隐私与使用协议的受访者中,有约八成的受访者表示如果对协议中的重要条款有异议的话,仍继续使用软件。

其实,大多数用户不关注用户隐私与使用协议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是用户觉得阅读很麻烦,其次是认为即使不同意,也会需要使用软件,还有受访者认为阅读与否并不重要。《报告》指出,大多数用户更愿意用便利性换取安全性。

《报告》认为,用户明知需要保护个人数据,但是却选择了便捷性,反映出用户与服务或产品供应商之间存在长期不平等的实质交易地位,并且缺乏矫正不平等的有效措施,从而对用户个人数据保护的法治意识造成了不利影响。

08-30 0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