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CV3和OpenCV2大同小异,图片的读取,通过函数cv::imread()来实现的;显示通过函数cv::imshow()来实现;而保存则通过cv::imwrite()来实现。
1、图片的读取,通过函数cv::imread()读取。
第一个参数为图片文件的相对路径或绝对路径(注意:路径一定要正确,同时也要确保文件的格式正确);
第二个参数为flag,cv::imread()支持的flag有:
cv::IMREAD_COLOR(总是读取到三通道数组中)、
cv::IMREAD_GRAYSCALE(读取到单通道数组中)、
cv::IMREAD_ANYCOLOR(读取的通道由具体的文件决定,最高3通道)、
cv::IMREAD_ANYDEPTH(允许读取超过深度超过8位的图像)、
cv::IMREAD_UNCHANGED(完全按照文件的原有形式进行读取)、
默认情况下读取3通道。
- cv::Mat cv::imread(
- const string& filename, // Input filename
- int flags = cv::IMREAD_COLOR // Flags set how to interpret file
- );
2、图片的显示使用的是cv::imshow()函数。
第一个参数为窗口的名称,第二个参数为要显示的图片文件,也可以通过函数cv::namedWindow()先创建一个窗口供cv::imshow()使用。
- void cv::imshow(
- const string& name, // Handle used to identify window
- cv::InputArray image // Image to display in window
- );
3、图片的保存,通过cv::imwrite()函数来实现。其中,第一个参数为保存目标文件的路径名称,图片的类型通过路径的后缀进行标识,opencv3支持写图片的类型有:
“.jpg”或“.jpeg”:基线JPEG;8位,单通道或3通道输入。
“.jp2”:JPEG2000;8位或16位,单通道或3通道输入。
“.tiff”或“tif”:TIFF;8位或16位,单通道、3通道或4通道输入。
“.png”:PNG;8位或16位,单通道、3通道或4通道输入。
“.bmp”:BMP;8位,单通道、3通道或4通道输入。
“.ppm”或“pgm”:NetPBM;8位,单通道(PGM)或3通道(PPM)。
第二个参数,是图像数据输入,注意与写图片的类型匹配。
第三个参数,可选,用于参数化的类型,opencv3中支持的params如下:
cv::IMWRITE_JPG_QUALITY:表示JPEG的质量,取值范围0-100,默认值为95;
cv::IMWRITE_PNG_COMPRESSION:PNG的压缩率(值越高压缩率越高),取值范围0-9,默认值为3;
cv::IMWRITE_PXM_BINARY:使用二进制形式写PPM、PGM、PBM文件,取值0或1,默认值1;
- bool cv::imwrite(
- const string& filename, // Input filename
- cv::InputArray image, // Image to write to file
- const vector<int>& params = vector<int>() // (Optional) for parameterized fmts
- );
最后,为了显示保存的效果,使用了函数cvtColor将原图从BGR彩色空间变换为灰度空间中的图形(第三个变量表为flag,表示转换前后的形式)。
从上看我们可以看出,OpenCV2系列中的flag的风格为CV_XXXX,而在OpenCV3中flag的定义风格均变为cv::XXXX)。
实现的具体代码如下:
- #include
- int main()
- {
- cv::Mat image, image_gray;
- image = cv::imread("lenna.jpg", cv::IMREAD_COLOR);
- cv::imshow("lenna", image);
- cv::cvtColor(image, image_gray, cv::COLOR_BGR2GRAY);
- cv::imwrite("lenna_gray.jpg", image_gray);
- cv::waitKey(0);
- return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