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ndex的作用
很多时候需要把一个元素覆盖到另一个元素之上,比如登入弹出框等,这个时候就需要z-index属性出场了。所以呢,z-index就是调节层的显示优先级,决定哪个显示在最上方。作用范围就是Positioned element,比如绝对定位,相对定位,固定定位。
层叠上下文(The stacking context)中的z-index
先看下面的关系图:
这是效果:
我们会发现虽然DIV4的index最大,但是它还是被别的元素覆盖了,这是为什么呢?
简单的理解就是z-index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权重,在最高级(root)权重最高,相邻元素(sibling)嵌套一层权重就低一级。对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这么计算:
- DIV1--->5
- DIV2--->2
- DIV3--->4
- DIV4--->4.6
- DIV5--->4.1
- DIV6--->4.3
这样计算一般的z-index嵌套就OK啦。
不用z-index的堆叠(stacking)
两条原则:
- 没有指定z-index值的positioned element,他们的堆叠顺序取决于在HTML文档中的顺序,越靠后出现的元素,位置越高;
- 非positoned element元素,不管在HTML中出现的顺序如何,总是在positioned element元素下方;
例子:
层叠与浮动之间的关系
non-positioned block的背景和边界没有被浮动元素影响,但是元素中的内容被浮动元素影响了(浮动布局的之后注意这个特性)。
层叠顺序:
- 根元素的背景和边界;
- 在普通流中的子代元素;
- 浮动元素;
- 普通流中的内联子代元素;
- 定位了的元素;
例子:
z-index数值分配
随便打开一个网站的首页,查看源码之后发现,z-index的数值乱七八糟,那应该怎么用合适呢?
我采取的办法是,把100设置为1档,如果需要堆叠三个层,从上到下分别是DIV3,DIV2,DIV1。那么DIV1的z-index赋值为100,DIV2的z-index赋值为200,DIV3的z-index赋值为300,这样如果将来在DIV1和DIV2之间加入一层的话还有很多余量可以选择。如果三个之间不留空隙的话以后插入一个新层就不方便啦。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通过查看z-index的数值可以很方便的判断当前元素位于哪一层。
既定位了然后也浮动
浮动和相对定位可以一起使用;
浮动和绝对定位不能一起使用(浮动不起任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