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印度打车软件Ola,也难逃“资本合并”命运?-LMLPHP

从全球市场来看,共享经济已经引发了多场具有颠覆性的风暴。尤其是在与大众关系紧密的衣食住行方面,诞生了具有强势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如,共享打车企业Uber、共享房屋出租企业Airbnb等。而鉴于每个国家的经济特色、发展程度等不同,这些巨头或是实现了多国全覆盖,或是与本地对手僵持——最后不是吞并就是以退出而告终。

而目前在澳大利亚市场却呈现了一种独特的情况:印度打车巨头Ola正式进入澳大利亚市场,而在这一市场原本Uber是一家独大的——两家都不是澳大利亚当地的打车企业。此外,Uber和Ola还在印度当地展开着激烈竞争。不过,看似竞争激烈的表象下,其实也只是一场资本棋局。

用比Uber更低价,抢占澳大利亚市场

身为印度打车巨头,Ola最大特色是主动通过迎合印度客户的特殊需求。如,印度人通常喜欢用现金结算票价,并乘坐价格便宜的三轮人力车进行短途出行。而这些都是其他打车企业难以适应的,但Ola正是凭借自身的特色让自身成为印度领先的打车企业,进而在市场与Uber抗衡。

而现在,Ola首次在海外扩张到澳大利亚,这是对印度新兴科技创业公司能否在发达国家生存的一次重大考验。据了解,继上月在澳大利亚珀斯推出共享打车服务之后,Ola于近日正式在悉尼推出该服务。此外,Ola随后还将进入澳大利亚的另一个大城市墨尔本。

而为了抢占澳大利亚市场,Ola给出的杀手锏就是在乘客端和司机端进行大肆补贴。比如在悉尼,乘客前三次乘坐Ola全部免费,享受的最大金额为
25 澳元(约合 124
元)。另外,在促销期结束后乘客还能够享受半价打车待遇。而在司机端,Ola只拿出行总收入的7.5%,且日后最多将这一数字提高到15%,而Uber则抽成20%至25%。对此,司机表示通过Ola他们每小时可以赚50澳元,通过Uber每小时只能30澳元。可见,此次Ola进入澳大利亚市场是有备而来、气势汹汹的。

为何印度打车软件Ola,也难逃“资本合并”命运?-LMLPHP

希望向印度裔司机或乘客推销自己

之所以Ola敢于如此以低价抢占市场,原因似乎是Ola“穷惯了”。而在进入像澳大利亚这样富裕的发达国家,即使Ola再补贴和烧钱,也照样能赚不少。整体来看,澳大利亚的客户预期和出行总价等都远远高于印度。

据美国研究公司eMarketer此前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去年经常在网上购物的澳大利亚人中,有近20%的使用共享打车服务。而澳大利亚的出行总价远高于印度,这意味着Ola每次都会收到更多的抽成。当然,这是经过Ola计算出的、可以调整的模型,以此来满足全球客户需求的计算方法。

此外,Ola并未明确向印度裔司机或乘客推销自己,但该公司确实希望印度人对其品牌的认知和推广起到帮助作用。据2016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澳大利亚约有1.9%的人口出生于印度,而且还有更多印度移民的孩子。甚至Ola在澳大利亚的应用程序仍然在表明这种联系:有的印度人在澳大利亚注册并添加他的手机号码时,印度有时会显示为默认国家。其实Ola就是在打感情牌,这点也是Uber难以做到的。

狂野的Ola或终难逃“资本合并”命运

从大环境看,Ola进入澳大利亚市场是有着深刻原因的,绝不只是进入一个海外国家那么简单。Ola成立于2011年,截至目前拥有超过1.25亿注册用户,在印度的110个城市拥有超过100万名司机,去年上半年在印度下载量为2600万次。而Uber在2014年进入印度市场,去年上半年Uber在印度的下载量为1400万次,印度已成为Uber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市场,占其全球市场份额的12%。

为何印度打车软件Ola,也难逃“资本合并”命运?-LMLPHP

在竞争激烈的背后,双方却都有一个大金主——软银。软银既是Ola的最大外部股东,也是优步最大的股东之一。而软银高管此前明确表示,他们希望Uber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业务与当地企业合并以避免激烈的竞争激烈,让公司更加专注于高利润的发达国家市场。此外,Uber在中国和俄罗斯最终都出售了当地的打车业务,以换取当地主要竞争对手的股份。

这也就意味着,Ola进军澳大利亚的终极目的有可能是给自己增加谈判筹码。而且就在最近Ola还修改了公司章程,以防止任何大型投资者强迫公司出售。Ola的创始人及其首席执行官Bhavish
Aggarwal更是正忙于从其他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以减少软银对Ola命运的影响。

但是到最后,Ola或许还是难以避免和Uber做一笔交易的情况。小概率的可能是Uber退出印度市场以换取Ola的部分股份——就像Uber和滴滴那样,大概率的可能是Uber在资本大手的运作下吞并Ola。届时,Ola很可能就身不由己了。(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05-11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