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
任何浏览器输入网址直到获取到页面整个过程都是与服务端进行通信(数据交互)的过程,涉及到通信必然就会有socket
的参与,同时还有数据发送的规则的定制。
那么HTTP
协议则是浏览器与服务端之间进行通信的一种规则,除了HTTP
协议之外,还有HTTPS
、WEBSOCKET
等协议均是如此。
HTTP
协议全称为Hypertext Transport Protocol
,即为超文本传输协议(不止可以发送文本,还有图片,视频等数据),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请求协议
请求协议中包含请求头,请求方式,请求体,三大部分。
请求格式
每次的请求都会依照下面的格式进行数据的组织。
请求首行; // 请求方式 请求路径 协议和版本,例如:GET /index.html HTTP/1.1
请求头信息;// 请求头名称:请求头内容,即为key:value格式,例如:Host:localhost
空行; // 用来与请求体分隔开
请求体。 // GET没有请求体,只有POST有请求体。
GET请求
GET
请求是HTTP
协议中众多请求方式的一种,也是HTTP
协议默认的请求方式,它具有如下特征:
以下行为会导致GET
请求
以下示例将展示GET
请求特性
<body>
<form action="http://127.0.0.1:8000" method="GET">
<p><input type="text" name="username" placeholder="please enter user name"></p>
<p><input type="password" name="password" placeholder="please enter user password"></p>
<p><button type="submit">commit</button></p>
</form>
</body>
POST请求
POST
请求最大的优势就是不在地址栏暴露数据,此外它还有更多的特点
我们都知道Http协议中参数的传输是"key=value"这种简直对形式的,如果要传多个参数就需要用“&”符号对键值对进行分割。 如"?name1=value1&name2=value2",这样在服务端在收到这种字符串的时候,会用“&”分割出每一个参数,然后再用“=”来分割出参数值。 针对“name1=value1&name2=value2”我们来说一下客户端到服务端的概念上解析过程: 上述字符串在计算机中用ASCII码表示为: 6E616D6531 3D 76616C756531 26 6E616D6532 3D 76616C756532。 6E616D6531:name1 3D:= 76616C756531:value1 26:& 6E616D6532:name2 3D:= 76616C756532:value2 服务端在接收到该数据后就可以遍历该字节流,首先一个字节一个字节的吃,当吃到3D这字节后,服务端就知道前面吃得字节表示一个key,再想后吃,如果遇到26,说明从刚才吃的3D到26子节之间的是上一个key的value,以此类推就可以解析出客户端传过来的参数。 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的参数值中就包含=或&这种特殊字符的时候该怎么办。 比如说“name1=value1”,其中value1的值是“va&lu=e1”字符串,那么实际在传输过程中就会变成这样“name1=va&lu=e1”。我们的本意是就只有一个键值对,但是服务端会解析成两个键值对,这样就产生了奇异。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带来的歧义呢?解决的办法就是对参数进行URL编码 URL编码只是简单的在特殊字符的各个字节前加上%,例如,我们对上述会产生奇异的字符进行URL编码后结果:“name1=va%26lu%3D”,这样服务端会把紧跟在“%”后的字节当成普通的字节,就是不会把它当成各个参数或键值对的分隔符。
修改提交方式为POST
<body>
<form action="http://127.0.0.1:8000" method="POST">
<p><input type="text" name="username" placeholder="please enter user name"></p>
<p><input type="password" name="password" placeholder="please enter user password"></p>
<p><button type="submit">commit</button></p>
</form>
</body>
头部报文
使用Chorme
可快速查看请求头部的报文信息
Referer请求头是比较有用的一个请求头,它可以用来做统计工作,也可以用来做防盗链。 统计工作:我公司网站在百度上做了广告,但不知道在百度上做广告对我们网站的访问量是否有影响,那么可以对每个请求中的Referer进行分析,如果Referer为百度的很多,那么说明用户都是通过百度找到我们公司网站的。 防盗链:我公司网站上有一个下载链接,而其他网站盗链了这个地址,例如在我网站上的index.html页面中有一个链接,点击即可下载JDK7.0,但有某个人的微博中盗链了这个资源,它也有一个链接指向我们网站的JDK7.0,也就是说登录它的微博,点击链接就可以从我网站上下载JDK7.0,这导致我们网站的广告没有看,但下载的却是我网站的资源。这时可以使用Referer进行防盗链,在资源被下载之前,我们对Referer进行判断,如果请求来自本网站,那么允许下载,如果非本网站,先跳转到本网站看广告,然后再允许下载
响应协议
响应协议包含响应头和响应体两部分。
响应格式
响应首行;
响应头信息;
空行;
响应体。
响应内容是由服务器发送给浏览器的内容,浏览器会根据响应内容来显示。遇到<img src=''>
会开一个新的线程加载,所以有时图片多的话,内容会先显示出来,然后图片才一张张加载出来。
以下示例将展示使用Python
快速的建立一个响应格式
conn.sendall(bytes("HTTP/1.1 201 OK \r\n\r\n","utf8")) # 响应头
conn.sendall(bytes("<h1>Hello,World!</h1>","utf8")) # 响应体
状态码
响应头对浏览器来说很重要,它说明了响应的真正含义。例如200表示响应成功了,302表示重定向,这说明浏览器需要再发一个新的请求。
当用户第一次请求index.html时,服务器会添加一个名为Last-Modified响应头,这个头说明了index.html的最后修改时间,浏览器会把index.html内容,以及最后响应时间缓存下来。 当用户第二次请求index.html时,在请求中包含一个名为If-Modified-Since请求头,它的值就是第一次请求时服务器通过Last-Modified响应头发送给浏览器的值,即index.html最后的修改时间,If-Modified-Since请求头就是在告诉服务器,我这里浏览器缓存的index.html最后修改时间是这个,您看看现在的index.html最后修改时间是不是这个,如果还是,那么您就不用再响应这个index.html内容了,我会把缓存的内容直接显示出来。 而服务器端会获取If-Modified-Since值,与index.html的当前最后修改时间比对,如果相同,服务器会发响应码304,表示index.html与浏览器上次缓存的相同,无需再次发送,浏览器可以显示自己的缓存页面,如果比对不同,那么说明index.html已经做了修 改,服务器会响应200。
头部报文
使用Chorme
可快速查看响应头部的报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