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简介
这座行宫原名为"敕建安澜龙王庙",乾隆曾六下江南,五次下榻于此地,足见乾隆对此地的钟爱有加。虽然乾隆驻跸的行宫众多,但宫闱之外,当属宿迁的行宫最为宏大,它的规模在古代宫殿式建筑群内也是数一数二。整体建筑群傍湖连水,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布局严整恢弘,体现了极高的建筑水平。
景点导览
御碑亭进入第一道院落,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乾隆皇帝下旨建造的御碑亭,朱红抱柱擎着六角重檐攒尖顶的黄色琉璃瓦屋面,尽显奢华。其上的黄色瓦饰,形状如伞,故又名“皇伞”。御碑正面刻有圣旨全文,记载了康雍两帝建庙的初衷。背面刻有乾隆二下江南,下榻此处所题写的御笔诗文。碑身、碑帽的两面分别镌刻有乾隆另四次下榻此处所留存的诗文真迹。碑座的赑屃兽,岿然蹲卧,气势雄浑。碑帽上缘和碑身四周的雕刻精妙绝伦,细腻的雕工令人惊叹不已。御碑上的乾隆圣旨和诗文,飘逸洒脱,工整秀气,足见乾隆帝极高的文学造诣。佐以金壁辉煌的碑亭,皇家气质尽显。钟鼓楼御碑亭的两旁,东为钟楼,西为鼓楼。系重檐歇山卷棚顶,楼内悬挂的八角铁钟的上缘铸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八个大字,字迹遒劲有力。鼓楼内,摆放着的大鼓龙铃虎环,鼓声浑厚。乾隆在下榻此庙时,撞钟击鼓,两厢奏乐,以最高礼仪恭迎皇帝的驾临。各殿宇檐角垂挂的风铃,微风拂过、玲玲作响,韵致幽然、动人心神。庙内晨钟暮鼓,罄声鸟鸣,相映成趣。怡殿位于御碑亭的北,中轴第一道院和第二道院的相交处,面阔四间,进深三间,正门悬挂“法雨慈云”匾一块,殿内供奉四大金刚坐像,分持法器,象征“风调雨顺”。第二进院第二进院落是整体建筑的中心。御道主体建筑是“龙王殿”,又称“绿瓦殿”。龙王殿两侧对应的是东、西配殿。东殿供奉“五湖神”,西殿供奉“四海-井神”。十尊神像皆手捧笏板,列次伺拜龙王。殿宇为重檐歇山式建筑,清式龙吻。六色琉璃瓦覆面,面阔七间,进深四间。殿前更是雕栏玉砌,雍容华贵。大殿额枋高悬“福佑荣河”镏金匾一块,月台左右各有一座宝藏库,昔日用来焚烧字纸。月台当中为祭龙台,台中有吨余重的大铁鼎一尊。整个殿宇,雕梁画栋,飞檐斗拱,严整而不失华贵,恢弘而不失精致。正中供奉的东海龙王,为贴金坐像,神态凛然,令人肃然起敬。乾隆皇帝五次下榻龙王庙,正是在这里临朝议事,敬神祭祖的。第三进院第三进院落,是是乾隆皇帝的寝宫。二、三院落的相交处的建筑分别是灵宫殿和东西庑殿。庑殿是庙内的僧侣们用研习经纶之所,亦是皇帝驾临时,文武百官处理政务之地。灵宫殿东壁王灵官手持七节鞭,西壁韦驮神手捧降魔杵。当皇帝皇妃进入后宫后,其他文武百官一律禁止人内。禹王殿禹王殿为重檐硬山式建筑,屋面饰黄色琉璃筒瓦和龙吻,殿分上下两层,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坐落在青石板筑成的须弥台上,是行宫内最高的殿宇。底楼额枋上悬挂“功崇利薄”镏金朱红匾额一块。大殿的明间南海观音趺坐在莲花座之上,二楼的楼板是由绘有龙凤呈样图样的木板吊制而成,龙凤齐飞,气象万千。而大禹王像就置于顶层的中央。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都是夜宿于这殿宇楼上,与其相呼应的是位于两侧的东宫和西宫,这是皇妃们居所。院落内植有柏、柿、桐、椿、槐、杨六树,象征大清江山和中华民族世代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