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简介

伏羲庙原名太昊宫,位于天水市秦州区伏羲路,是中国西北地区著名的古建筑群之一。伏羲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前后经历了九次重修,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伏羲庙坐北朝南,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

景点导览

景点特色伏羲庙内的古建筑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共10座;新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览厅等共6座。新旧建筑共计76间,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而朝房、碑廊沿横轴线对称分布,规整划一,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风格。由于伏羲是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代帝王,因此建筑群呈宫殿式建筑模式,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

伏羲庙各院内曾经种有64株古柏,为明代所植,象征伏羲六十四卦之数,现存37株。

详细导览进大门牌坊,即入正门。大门为五间门面,宽十八米,进深两间。正中门楣,原挂有祖籍天水的明代著名书法家胡缵宗所书“与天地准”匾,现在悬挂的是“太昊宫”匾,都是颂扬伏羲造福人类的恩德广大无边。

伏羲庙的正门,虽在清代也进行了局部修缮,但其主体部分,仍然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实为难能可贵。正门的屋顶完整无损,正脊两端施龙吻,尾向内,背兽齐全,中央置宝瓶,脊身饰缠技牡丹。

步入前院,伏羲庙大门内侧东西墙角原有古槐两株,相对而立。现在仅存东边的这一株,树干中空,为唐代所植。

文祖殿迎面的是一座碧瓦覆项、结构宏伟的大型古建筑,名为文祖殿。此殿为清乾隆三年(1738年)重建,但其彩绘风格却保持了明代的暖色基调。穿过仪门,就来到了中院。这里是伏裁庙建筑群的中心部分。正中位置为一月台,殿、阁、亭、榭,高下相间,与院内星罗棋布的株株参天古柏,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妙趣横生。伏羲庙各院内曾经种有64株古柏,为明代所植,象征伏羲六十四卦之数,现存37株。

先天殿又称正殿、大殿。在中院后部正中,是伏羲庙建筑群的主体建筑。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创建的太吴宫是其前身。嘉靖二年(1523年)扩建,更名为先天殿。嘉靖十年、清顺治十年(1653年)、乾隆四年(1739年)、嘉庆十年至十二年(1805-1807年)间、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间屡经重修,始成今制。

殿宇雄踞宽阔的露台之上,庄严宏伟,重檐歇山大顶衬以龙吻脊、雕花天宫宝刹,显得高贵典雅,气度非凡。上檐殿身七架,下檐周匝回廊,间架结构自然,比例尺度合理。正面明间、次间、尽间隔扇门窗雕以盘龙、团凤、仙鹤、糜鹿等吉祥物图案,饰以牡丹、艾叶、松枝等植物,华丽精美。

殿内伏羲圣像高约3米,手托八卦,目光如炬,正襟危坐神龛之中,灵气逼人。伏羲像右侧原有龙马雕像、左侧有河图洛书石盘,民国30年(1941年)被十三临时教养院生产合作社拆除,现已依原样恢复。殿顶棚以井口天花和藻井相伴装饰,井口天花镶嵌伏羲六十四卦卦象图,而藻井施绘河图和伏羲先天八卦图,将装饰和伏羲氏的业绩紧密结合。 

朝房中院、第三院都有,分列先天殿前东西两侧和太极殿前东西两侧,相向对称分布。建于明嘉靖二年(1523年),当时共有20间。清顺治十年(1653年)重修,乾隆四年(1739年)修葺6间,新建14间。嘉庆十年至十二年间(1805-1807年)重修10间,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间改建为16间,中院先天殿前东西各5间,第三院太极殿前东西各3间,现存太极殿东侧3间。

朝房为悬山顶,土木结构,是仿宫殿式建筑设置的,按古代惯例,文武官员上朝前先在朝房做准备活动,或面浴或整衣冠,而后静待金銮殿的上朝钟鼓声。文官居西朝房,武官居东朝房。

钟楼分列先天殿露台东西,是宫观寺院的常设建筑。建于清嘉庆十年至十二年(1805-1807年)间,均呈六角攒尖顶,小巧玲珑。原来都是封闭式的,只留一面为门,现柱间的雕花窗棂已全部拆去。钟楼在民国29年(1940年)第十三临时教养院进驻伏羲庙后,因失火被焚毁,清代的大铁钟下落不明。现存的钟亭是1988年天水市博物馆复原重建的。

碑亭原在先天殿西侧,为清嘉庆十年至十二年(1805-1807年)间重建,当时有6座碑亭。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间改建为碑廊一列,共5间。1955年,天水师范搬入伏羲庙后,占用碑廊,将碑碣放翻另置。1990年,在仪门内侧东西新建碑廊两列,共10间。卷棚顶,砖混结构,所有碑碣都得以安置。

中院位于仪门和先天殿后墙之间,是伏羲庙的主体院落。先天殿居后、居中,东西两侧分列朝房、碑廊、钟鼓楼,构成典型的四合院。

太极殿又称退殿、寝殿、寝宫,在第三院后部正中,依“前宫后寝”惯例而建。建于明嘉靖二年(1523年),清顺治十年(1653年)、乾隆四年(1739年)、嘉庆十年至十二年(1805-1807年)间、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间屡经重修,始成今制。太极殿为单檐歇山顶,正面装饰不及先天殿华丽,但尽间龙凤呈祥雕刻,鲜明生动,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第三院位于先天殿和太极殿之间。殿前东西列朝房。有侧门和中院、后院相通。

后院又称第四院,位于太极殿和伏羲城北城墙之间。明嘉靖二年(1523年),院内设置见易亭、水池、桥亭等,并植有花木,经嘉靖十年(1531年)整修,成为了风景幽美的园林。

© 2024 LMLPHP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耗时0.038674(s)
2024-12-25 02:25:33 1735064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