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简介

沈阳故宫,始建于1625年,由清王朝的奠基者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建造,是后金女真政权入关前的皇宫。清朝迁都北京后,沈阳故宫便用作盛京行宫。其占地面积为6.7万平方米,共有建筑100余座500余间。故宫里不仅有精美的前朝建筑,还陈列着诸多旧皇宫遗留下来珍贵的宫迁文物和明、清两代艺术大师的杰出作品。如努尔哈赤用过的剑,皇太极用过的腰刀和鹿角椅,以及明朝文明征、清朝李鳟、金农的书画精品、陶瓷、雕刻、织乡和漆器等。沈阳故宫规模比占地72万平方米的北京故宫要小得多,但它在建筑上有自己的特色,是沈阳重要的游览点。

景点导览

沈阳故宫分为东路、中路、西路三个部分。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十王亭,以及乾隆十一年至十三年间因增建行宫而单独迁移出来的銮驾库和奏乐亭。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敬典阁、盛京太庙以及皇后和妃子的行宫等;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嘉荫堂等。整座皇宫气势巍峨,富丽堂皇,处处彰显着皇族的宏伟气派。

沈阳故宫博物馆-LMLPHP沈阳故宫导览图(点击查看大图)

大政殿大政殿俗称“大殿”,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营建的重要宫殿,也是东路的主要建筑,殿高21米,由上至下可以分成殿顶、殿身、殿基三个部分,以五彩琉璃为饰,富丽别致、构思巧妙、庄严神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清朝入关前,决定国家军政事务的最高权力机关,是由汗王(皇帝)与八旗中的议政贝勒(王)和议政大臣共同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大政殿就是召开这种会议的专门场所。皇太极时期许多关于国家重要决策的讨论和涉及对皇室贵族的处分案件都是在这里最后确定的。同时,这里也是举行皇帝登基、元旦、万寿节朝贺、筵宴典礼等重要庆典的地方。殿内陈设有金龙宝座、金漆屏风、嵌珐琅象驮瓶等珍贵文物,和康、乾、嘉、道东巡盛京时留下的墨迹,再现了当年大政殿的原貌。

大清门大清门为皇宫正门,俗称午门,为太宗皇太极时期所建。此门为五间硬山屋宇式建筑,屋顶满铺黄琉璃瓦加绿瓦剪边,装饰华丽。这里不仅是进入皇宫的必经之路,也是礼仪性活动的举办地点,诸如官员谢恩、纳降、校射等。大清门前后檐抱头梁均为龙形。龙首及前肢探出檐柱之外。两两相向。檐柱和老檐柱之间为龙身和后鳞爪雕刻得十分逼真并施以彩绘。龙尾部分则延伸至殿内。整个设计别出心裁,既具实用性,又富于装饰效果,为皇宫大门增添了威武气势。大清门四隅的琉璃墀头,是沈阳故宫最精美的琉璃构件。其色彩搭配协调,图案清新艳丽,既具装饰效果又具自身特色。

崇政殿进入大清门沿御路北行,正面就是清太宗时期皇帝临朝听政的“金銮殿”——崇政殿。崇政殿中国古代宫殿一般都是由“外朝”和“内廷”两部分组成。其中外朝区域是皇帝临朝理政和举行国家典礼的地方,崇政殿即是沈阳故宫外朝的中心。其正门前至大清门北侧石阶间的殿庭的御路两侧,即是典官礼时王公官员排班站位之处。殿左右连接翊门各三间,分别称为“左翊门”和“右翊门”,是平时进出殿北宫廷区的通道,而皇帝上殿退朝则是由殿内北门进出。殿内陈列有金漆云龙屏风、透雕金龙宝座、鎏金铜甪端炉等珍贵文物,崇政殿宝座上方高悬的“正大光明”牌匾是乾隆皇帝御笔亲书。

凤凰楼凤凰楼是清太宗时期皇帝后妃居往之处。与北京故宫的“殿高宫低”相反,凤凰楼建于中路崇政殿北侧近四米的高台之上,而大政、崇政两座殿却处于平地,形成了“宫高殿低”的情形。其原因在于满族旧俗中常把部落里酋长的住宅建在寨子里最高的地方以便守卫和了望。因此他们特意将帝后寝宫筑于高台之上,成为了沈阳故宫内具有满族风格的一大特色。由于地势居高、视野开阔,“凤楼晓日”、“凤缕观塔”被列入了“陪都十景”和“盛京八景”中。清朝历代皇帝东巡来此,也都会登楼观景、赋诗咏怀,至今楼内仍然保留着按乾隆题御笔手迹制做的“紫气东来”黑漆金字诗匾。

文溯阁西路北侧的一组建筑,是专为存放《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座著名藏书楼之一。《四库全书》是清政府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始,用将近十年时间修成的中国古代收书最多的大型丛书。乾隆皇帝对这项在“盛世”中进行的浩大文化工程十分重视。文溯阁建成后,七十三岁高龄的乾隆皇帝不仅亲赋“老方四库集全书,幸得功成庆莫如”的述怀诗,而且挥毫写下了两幅楹联和“圣海沿回”匾额悬挂阁中。其后,还在盛京内务府专设六品官一人,负责文溯阁《四库全书》的管理和保护。与其他宫殿不同,文溯阁的殿顶不没有用黄琉璃瓦而是用了黑琉璃瓦镶绿边,廊柱用绿色而不是红色,檐下的彩画也不用龙凤等图案,而是“如意书卷”、“白马献书”等以书籍为主要表现内容,并且采用蓝绿为主的色调。以应和《周易》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说法。

© 2024 LMLPHP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耗时0.041402(s)
2024-11-30 01:22:16 173290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