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简介
哲罗姆派修道院位于里斯本的贝伦区,建于1502年,是里斯本葡萄牙后哥特曼努埃尔式建筑的杰出代表。1983年,哲罗姆派修道院和附近的贝伦塔同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欧盟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里斯本条约》就是在这里签订的。哲罗姆派修道院还有葡萄牙七大奇迹之一的美誉。
景点导览
建筑历史哲罗姆派修道院的旧址曾经是供奉圣母贝伦的一个教堂,教堂的修道士经常会为航海的海员提供帮助。1497年,达伽马在启程前往印度之前,他和船员们曾经在教堂里祈祷自己平安归来。现在,旧的教堂已经年久失修,不再使用。
新的哲罗姆派修道院由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计划兴建,以纪念达伽马成功从印度归来。曼努埃尔一世修建哲罗姆派修道院的最初目的是用于艾维兹王朝王室成员的墓地,但后来修道院逐渐演变为供将要出海航行的海员们作祈祷之用的教堂。
哲罗姆派修道院在1501年开始建造,到修道院的建成前后共花费了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间。建筑原料来自于里斯本当地的金色石灰岩。修道院的建造由迪奥戈·德·波伊塔卡(Diogo de Boitaca)负责,他就是曼努埃尔式风格的创始人。迪奥戈·德·波伊塔卡负责建造了教堂、修道院、圣器室和修道院食堂。
他的继任者是西班牙人若昂·卡斯蒂略(João de Castilho),他在1517年接管了修道院的建筑工程。若昂·卡斯蒂略渐渐地把修道院曼努埃尔式的建筑风格改为了文艺复兴建筑风格。1520年,曼努埃尔一世死后,哲罗姆派修道院的建筑工程逐渐停滞不前。
1550年,建筑师迪奥戈·托拉尔瓦(Diogo de Torralva)重新开始了哲罗姆派修道院的修建工程。他建造了主教堂、唱诗班的席位,并完成了修道院内两个楼层的工程,所有的建筑都使用了文艺复兴的建筑风格。他的工作于1571年由杰罗姆·鲁昂(Jérôme de Rouen)完成,他最后在建筑中加入了一些古典的元素。哲罗姆派修道院的工程于1580年正式结束。
1755年,哲罗姆派修道院在经历大地震的洗礼后,仍然屹立不倒,它甚至并没有什么损毁。1833年,葡萄牙的教会宣布停止使用哲罗姆派修道院。从这以后,修道院逐渐年久失修,墙壁也已开始严重断裂。
19世纪,修道院几经改造,尽管没有影响到主结构,但是却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比如圆屋顶的钟楼、住宅区的翼等等。现在哲罗姆派修道院成为了一个考古博物馆,其中的教士会房屋是改造最大的地方。
建筑特色
南门南门是哲罗姆派修道院的主要大门,外形非常华丽,由若昂·卡斯蒂略(João de Castilho)设计。哲罗姆派修道院的南门被认为是若昂·卡斯蒂略一生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修道院的南门很大,它高32米,宽12米,延伸至两层楼高。南门被很多山形墙和小尖塔包围着,还有很多精细的雕塑。
南门上方的弧形顶饰上用半浮雕展示了圣热罗尼莫一生的两个情景。左边是圣热罗尼莫为一头狮子把刺从脚中拔出,狮子因此成了他最好的朋友,右边则是圣热罗尼莫在沙漠中。中间的拱肩上有曼努埃尔一世的徽章。拱门饰、三角面与弧面部分都包含了曼努埃尔的元素。
贝伦的圣母像立在拱门饰上的基座上,在它之上立有圣弥额尔的塑像,顶端有圣令十字。 大门和两旁充分装饰的大窗非常融合。
西门西门是歌德式建筑风格与文艺复兴建筑风格之间过渡期的最好实例,于1517年由Nicolau Chanterene建成。
西门弧形顶饰描述了受胎告知、基督诞生及显现的场景。门的两边有很多雕像,在这些雕像中间的是曼努埃尔一世和其第二任妻子阿拉贡的玛利亚,呈跪下的姿态。他们的旁边为守护神圣热罗尼莫及洗者圣约翰。支撑著西门的托架上有一些小天使雕像作装饰。
内部迪欧戈·波伊塔卡在单拱顶下建立了三通道教堂。门厅的走廊和中殿高度大约相同,教会的墙和檐口一样长。
西班牙建筑师及雕刻家若昂·卡斯蒂略于1517年继续进行该工程。他完成了单墙、肋架拱顶和横跨教堂的19米宽窗花格。交叉甬道的横向拱顶没有使用间壁和圆柱,让人感觉像飘在空中。
六根文艺复兴风格的八角立柱撑起了巨大的穹顶,朝向耳室的立柱有着圆形浮雕,仰视天花板,精细繁复的结构让人觉得穹顶非常轻盈,一扫教堂给人沉重压抑的感觉。左右两个耳室分别是达伽玛和葡萄牙最重要的诗人路易斯·卡蒙斯( Luís de Camões)的墓。
在一侧通道的尽头和唱诗班席位的两侧有建于16-17世纪的曼努埃尔式的圣坛。圣坛以金色和绿色的雕刻作为装饰,其中一个圣坛立有赤红色釉瓷作成的圣热罗尼莫像。
奥地利的凯瑟琳王后将圣坛指定为王室的墓地。王室墓穴位于大理石雕刻的大象上,两边有爱奥尼亚式立柱,上面有科林斯式的立柱。唱诗班席位左边的墓穴属于曼努埃尔一世和他的妻子阿拉贡的玛利亚,右边的则属于若昂三世和他的妻子奥地利王后凯瑟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