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简介
通济堰位于浙江南部碧湖平原一个名叫堰头的小村边,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迄今为止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拱坝,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济堰以引灌为主,是一个蓄泄兼备的水利工程,由拦水大坝、进水闸门、三洞桥、渠道、叶穴等组成。通济堰作为南朝至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4年通济堰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整个水利工程,连同碑刻,是研究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珍贵资料。
碧湖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落差20米,通济堰即根据这样的地理形势营造,从而基本实现了自流灌溉,不需再靠外力支援。通济堰的上游集雨面积2150平方公里,每天能拦入堰渠二十多万立方米,灌溉着整个碧湖平原中部、南部四万多亩粮田。五十年代进行维护时,在大坝底部还发现古代留下的巨松基础,就是俗称“眠牛”的松木铺垫办法。
景点导览
通济堰是一个以引灌为主,蓄泄兼备的水利工程;它由拦水大坝、进水闸门、三洞桥、渠道、叶穴等组成。以下简单介绍一下景区内景点:
护堰古樟:护堰古樟,根深蒂固,枝繁叶茂,见证了千年古堰的风风雨雨。
文昌阁:文昌阁为歇山顶式木结构古建筑,清代曾经重建。1994年对其进行了揭顶全面修缮。文昌阁古碑有云:“公守斯士,忧民之忧;勤劳民事,德泽长流。灾侵不及,岁获有秋;甘棠遗爱,仁绩永留!”
通济山庄:古朴的通济山庄可吃、可住、可逍遥小憩;据说,原来的这里收藏有通济堰文物。通济堰自古留有堰史、堰规,对筑堰、护堰有功者,均刻碑立于世;宋代范成大、明代汤显祖等都曾经为通济堰树碑撰文。南宋范成大《通济堰规碑》和南宋初年《通济堰图碑》及水系图碑,都是研究通济堰历史和管理制度的最珍贵水利文物和实物资料。
通济堰大坝:通济堰大坝拱形,长275米,宽25米,高2.5米,初为木条结构,南宋时改为石坝;大坝首创了拱坝形式,减少了水流对堰坝单位宽度的冲击力,从而使其具有较强的抗洪峰能力;拱坝还改变了水流方向,使溪水沿拱坝圆心方向泄流,并相互消长,减轻了对堰坝护坡、溪岸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