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简介
都江堰水利工程又叫“湔堋”,这是由于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周围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因此而得名。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们认识到如果将湍急的岷江水加以疏导,那西川等地区都会受益。于是李冰父子发动百姓修建了大型综合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由此,这个福泽后世的建筑奇迹应运而生。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它的创建,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也在今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这段脍炙人口的历史渊源,也注定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文化旅游胜地。
景点导览
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衡,协调并行,引水灌田,防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能。“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位于岷江江心,将岷江一分为二。西侧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侧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司职灌溉。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它看似平凡,却承担着溢洪的重责,是鱼嘴和宝瓶口的保护屏障。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豁口,因其形似瓶口而得名。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