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简介
芙蓉镇原名王村,是具有一座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小镇,在湘西,芙蓉镇与龙山里耶镇、泸西浦市镇、花垣茶峒镇在历史上并称“四大名镇”,是国家认定的历史文化古镇之一。
1986年,谢晋导演在这里拍摄了电影《芙蓉镇》,从而使王村被世人所知。随后《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血色湘西》、《湘西往事》、《拯救女兵司徒慧》、《借问英雄何处》、《菊花醉》等多部影视剧均在此拍摄。2007年,王村正式更名为芙蓉镇。
而沈从文在他的《白河流域的几个码头》中叹道:“白河中山水木石最美丽清奇秀丽的码头,应数王村”。始于秦汉的王村古石板街依山傍水,曲折蜿蜒。土家族吊脚楼高悬清崖之上,布局精巧。更可贵的是王村建于瀑布之上,瀑布声如惊雷,烟迷古镇,宛如仙境,因此也有人称芙蓉镇为“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
景点导览
游览芙蓉镇大致需要1.5小时左右,从芙蓉镇电影院出发,沿途会经过溪州土司广场、铜柱园、土王桥、听涛路、土王行宫、芙蓉镇瀑布、土人居穴遗址、观景长廊、芙蓉镇码头、五里青石板长街等景点。
天主堂(芙蓉镇电影文化中心)天主堂建于清光绪34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王村是永顺府最繁华的商贸码头,便利的交通条件也使王村成为国外传教士活动的地方,芬兰牧师梅先春于清朝光绪34年曾在永顺县设堂传教,后来经美国籍神甫梅怡、鲍世希、惠泽民等传教士经多方考察,把此地改建为天主教堂。
溪州土司广场 溪州土司广场是历代“土司王”接待各州来宾,跳摆手舞的地方,当地人把这儿称为溪州土司广场。在广场右边有一栋极具特色的古建筑,就是摆手堂,摆手堂是土家人跳摆手舞的神堂,在重大祭祀活动和重要接待活动时,都会聚集在摆手堂前。 摆手堂全是木质结构,整幢房子没用一颗铁钉,都是采用穿斗榫卯结构、木榫穿插其中的建筑工艺,结构非常紧密,古色古香。房子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打地基,非常利于搬迁。
芙蓉镇码头芙蓉镇在秦汉时就建有码头,到了明清时这里成为永顺府最繁华的商贸码头,水陆两道各种货物均从这里进出口。在800多年的岁月里,每年都有当地的茶芽、水银、溪布、马匹、麝香、茶油、桐油等特产被土司王应着节令从这里运出大山,送往京城。其标志性建筑就是古汉酉阳雄镇城门楼。在古代,城门是一座城镇的标志,在汉代,芙蓉镇是酉阳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所以城门也建得气势宏伟,彰显王者之气。
土王桥 土王桥可直接通往历代土司王的行宫,土司王经常在此休闲,吟咏而得名。土王桥是典型的土家转脚楼结构,檐角高翘,象征着王者的威严,也起到辟邪的作用。土王桥保持着土家花桥的风格,只是规模上显得更高大雄伟。
土王行宫(飞水寨)土王行宫,又名酉阳宫,公元1135年土司王彭福石迁都老司城后,这里就成为历代土司王避暑的行宫,现保存的行宫为明代建筑,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从公元910年第一代土司王彭士愁建都立业开始,直至公元1135年第十一代土司王彭福石迁都老司城,芙蓉镇经历了225年的直系土司统治,所以王村一直是土司王诸多遗文化保存极完好之地,这里汇集了湘西大量的水文化、土家文化和土司文化。
芙蓉镇大瀑布 芙蓉镇三面环水,瀑布穿镇而过,1986年谢晋拍摄《芙蓉镇》时,为寻找最佳拍摄场景,到古镇的老街上选景时,偶然发现了这里,恢弘的瀑布潺潺流淌,悬崖之上的吊脚楼群别具一格。芙蓉镇大瀑布 算得上是湘西最为壮观的一道瀑布了,高60米,宽40米,分两级从悬崖上倾泄而下。每当河水到旺季时,瀑布更是好似从九天倾泻而下,其声势之浩大,方圆十里都可听见。
土人居穴遗址 位于芙蓉镇瀑布入口处的一个石岩洞,就是早期土人居住的遗址。据考证,石岩洞曾大到能容纳千人,后经千百年的水涨水落,被大量淤泥积压,成如今模样。
五里石板街 在2300多年的历史中,芙蓉镇作为水陆交通的要塞,一直是通商的黄金口岸。据史书记载,在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年间芙蓉镇的店铺就有560余家,每日骡马千余商贾云集,一派繁荣景象,素有“小南京”之称。从河码头一直延伸到坡顶的石板街长达五公里,最宽处不过3米,狭窄处仅1.5米,石板街是古镇几千年历史的最好见证。而今的古街虽说是缺了身着长袍立于高柜的风景,街两旁却也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富有湘西特色的精美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