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简介
博什瓦黑石刻岩画,于1982年4月初,州委、州政府领导同志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刘尧汉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宋兆麟等专家前往鉴定,被证明石刻岩画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是南诏大理时期的佛教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后来由凉山州文化局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刘尧汉、中国历史博物馆宋兆麟、杜耀西、黎家芳、锡长僖、张延平等有关人员组成石刻岩画调查组,作了为期23天的清理、考古、测绘、拍摄和捶拓等工作。博什瓦黑石刻岩画于1991年4月16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总之,用阴线刻造的博什瓦黑石刻岩画,画像众多,画面宏伟,画幅之大,是迄今摩崖石刻画像中少见的。特别是在凉山彝族地区,发现这样大型的密宗摩崖造像,对了解当地历史,佛教的传播以及古代民族关系提供了新的史料,也对地方史、民族史、宗教史和艺术史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景点导览
岩画阴线刻造在十六块天然巨石上,画面面种约440平方米,可分南、西、北三个岩画区。
南区:位于山坡中下部,紧邻博什瓦黑河的北岸,是主要分布区,共有8块刻石英钟,其中一刻石最大,是本区的中心,顶部面积达198平方米,其上刻有巨大的涅像,下部刻释迦、观单等像,其他刻石上刻有释迦、观音、四天王、明王及佛塔等主要佛教造像,还有一处汉文题记。
西区:位于南区的西部,共有五块刻石,分布在南北两处,最南边一块刻石,刻有一尊男性像。该刻石右侧往100米有四块刻石。
北区:位于山顶,有三块刻石,其中两块靠西边,岩而小,刻线技法粗犷,刻的是小型人物。在其东南边的悬岩上,有一横长形刻石,岩石南面比较光滑,刻有一幅六人骑马的出行图,画面之大。博什瓦黑石刻岩画内容其中上是佛教遗迹。其中王者出行图和彝族毕摩的出现实为独特,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