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简介

方塔园位于上海市松江老城区的东部,是一座集中展现上海人文历史文化的经典园林。全园占地面积182亩,始建于1978年,1982年正式对外开放。方塔园园址最初是唐宋时期古华亭的闹市中心,东有爱民街、西有三公街,既是古代文人的会聚地,又是松江遗址的缩影,园中的照壁是上海乃至全国最古老、最精美、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大型砖雕艺术珍品,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景点导览

景点历史方塔的周围原是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年)由宅邸改建的兴国长寿寺,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更名兴圣教寺,园中的方塔建于宋熙宁至元祐年间(1068~1093年)。

元代寺毁塔存,明初在此建城隍庙及兴圣塔院。明清时,紧靠方塔的北侧东西横向还有奉邑三位享有声誉的松江名人的三公街。

抗日战争之后,庙、院均不复存在。在辟建为公园前,此地有部分民宅,其余为菜田、苗圃。

方塔在明末以前几经修葺,到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大修时,顶部三层大部分重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更换塔刹。清末以后,方塔损坏严重,到解放前夕,塔下围廊全废,塔内各层木结构大多被毁,扶梯仅剩一层。

1978年上海市基本建设委员会批准以方塔为中心建一个历史文物公园。规划的目标是要建成一个自然、空旷、幽静、观赏文物为主的园林。

景点特色方塔园内以塔为主体,保存有邻近的明代大型砖雕照壁、宋代石桥和七株古树;从园外迁建明代楠木厅、湖石五老峰和美女峰、假山、清代天妃宫大殿;地形改造仿县境中有名的九峰三泖,在园中堆9个土丘,开挖河池,并点缀亭榭;保留原有的大片竹林,以草皮和主题树种统一全园底色。

园内景色自然粗犷、内涵丰富。凿池叠山、湖水曲绕、竹林成片、古树挺拔。开阔而平坦的大草坪有一万多平方米,与古老文物建筑相映成趣。在1999年世界建筑师大会优秀设计展上,方塔园荣获50个优秀设计作品中唯一的园林设计奖。

详细导览

方塔又称“兴圣教寺塔”,因兴圣教寺而得名。方塔位于公园的中心,园湖的北岸,建于北宋熙宁元祐年间(1068~1094年),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方塔高42.65米,共9层,沿袭唐代砖塔形制成四方形,故俗称方塔。

方塔园-LMLPHP方塔为砖木结构,楼阁式,砖身底层外壁每面宽6米,四周筑有围廊,以上逐层收缩,砖身外壁由砖柱划分为三间,正间设壶门,内为方室,设木梯连接各层。塔顶部是由覆盆、相轮、宝瓶组成的高达8米的塔刹,有4根铁索,从尖顶拖向第9层的檐角,称为风浪索。塔檐四角系有铜铃,名曰“警鸟”,风吹铃响,悦耳动听,是防止鸟儿落塔做窝而置的。登上方塔俯览四周,古城松江全貌尽收眼底。

明代照壁照壁是中国受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又称为“影壁”或“屏风墙”。中国风水讲究导气,气不能直冲厅堂或卧室,否则不吉利。避免气冲的方法,便是在房屋大门前面置一堵墙。为了保持“气畅”,这堵墙不能封闭,就形成了照壁这种特殊的建筑形式。照壁具有挡风、遮蔽视线的作用,墙面若有装饰则造成对景效果。

园内照壁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原为松江府城隍庙门前的屏风墙,距今已有640多年的历史,是上海乃至全国地区最古老、最精致、最完好的大型砖雕艺术作品之一。其壁宽6.1米,高4.7米,由近百块细泥青砖雕凿而成。照壁檐下斗拱之间刻有八个小篆体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方塔园-LMLPHP天妃宫天妃宫是现**海地区唯一幸存的妈祖庙遗迹,1978年,因市政建设影响,从上海市河南路桥桥堍迁建于方塔园。天妃宫坐落于方塔园中心广场的东北隅,大殿俊秀,飞檐翼角,基座坦荡,气势恢宏。宫殿为砖木结构,雕刻精致华丽,体现了晚清建筑的特色。

兰瑞堂位于园内其昌廊西侧,是一座风格简朴的明代建筑。建筑原位于中山西路包家桥东堍,座北面南。堂内曾悬挂有“兰瑞堂”匾额,匾已毁。1984年迁于方塔园。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架,为扁作厅堂之式。厅有一特色:“一梁四柱”系为十分罕见的上等木材“金丝楠木”,故民间又称此堂为“楠木厅”。厅内结构简明、流畅、古雅,梁枋全系素面,前廊柱用八角形截面木料,较为少见,很有气势。

其昌廊位于园内西侧。这条仿古长廊,随土丘自然起伏,随景物自如伸曲,并连接着楠木厅、水榭和五老峰等景物。整条长廊北高南低,斜坡有度,曲折有致,不仅与整个公园素雅浑厚的风格相统一,而且与方塔玲珑秀丽的韵味相谐和。 

五老峰五老峰位于方塔西侧的园洞门内,其中耸立有五块太湖石,名曰“五老峰”,为太湖石中的精品。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穷奢极欲,在京都汴梁大兴土木,修筑宫廷园林,派专人到苏杭民间掠夺奇花异石,然后征集民夫用船或车马在宦军的押送下运往京都。但是由于当年的方腊起义打乱了“花石纲”的运输,许多上乘的太湖石就流失江南,五老峰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到了明代,五老峰被华亭画家顾正谊收取,妆点其私园“濯锦园”。 20世纪 70年代中期,五老峰移至方塔园。

方塔园-LMLPHP望仙桥望仙桥位于方塔园内东南角,是上海地区现存最古老的石板桥之一。全长7米,宽3.2米,南北走向,跨松江古市河,是清代以前松江城里南北干道上一座重要的桥梁。据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编纂的《云间志》中记载:“望仙桥在南四百步”,由此证明早在南宋嘉熙年之前,此望仙桥就已经存在了。

何陋轩何陋轩位于方塔园之东南角的竹林深处、古河道畔的小岛上。何陋轩高7米,长16.8米,宽14.55米,总面积510平方米。其建筑造形仿上海市郊农舍四坡顶弯屋脊形式,毛竹梁架,大屋顶,茅草屋,方砖地坪,四面环水,弧形围坪,竹椅藤几,古朴自然,与四周竹景互相交融,融为一体,浑然天成而别有风致。

设计者借用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命此轩为“何陋轩”,极富哲理。轩置竹林中,水绕竹轩边,一年四季,景色迥异。

方塔园-LMLPHP古堑道古堑道位于广场东侧,为东大门进园的一条主要通道,堑道宽约5米、高3米、长80米。江南园林多以碎石铺成蜿蜒小径,并随地势起伏而筑。而方塔园堑道却似一把利刃将山坡一分为二,以丈许工整的花岗石为材料,运用古壕甬道形制,筑砌于山坡之间,时直时曲,时凸时凹,曲直有度,富有变化,是全国其他公园所未见的。

日月湖在方塔的南边,有一片如玉似镜的湖水,称为“日月湖”。据传古时曾有市河—日河、月河穿流交融于此,因此得名。日月湖环抱何陋轩,连通古市河、净土池,宁静怡人。四面平静开阔,方塔尽现于水,游船荡漾于波。东面委婉弯曲,如同一条绿带,穿梭于树木竹林之中,通幽宁静,别有一番野趣。

© 2024 LMLPHP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耗时0.031829(s)
2024-12-25 14:15:09 1735107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