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简介

大明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区西北郊,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在后来的历史上屡废屡建,现在看到的寺是清同治年间建的。唐代鉴真大师曾主持此寺,传经讲律,该寺因此出名。寺内前院有一株高丈余的琼花树,树叶繁茂,春天花开白如玉盘,有“扬州琼花,世间无双”之誉。

景点导览

走进大明寺,仿佛走进千年历史。盘桓寺内,寻古探幽,香烛祈祷,追思前贤,浮想联翩。远古的高冈,南朝的古寺,隋代的宝刹,唐朝的高僧,宋代的名堂,明朝的老树,清代的御碑,民国的先驱,当代的玉佛……隋文帝、鉴真、荣睿、普照、李白、刘长卿、高适、刘禹锡、白居易、可政、欧阳修、苏东坡、智沧溟、道弘、石涛、康熙帝、乾隆帝、汪应庚、方浚颐、熊成基、常盘大定、韩国钧、郭沫若、梁思成、赵朴初、森本孝顺、能勤、瑞祥……一座寺庙,拥有如此丰富的历史遗迹、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拥有如此深厚的佛学渊源与文化底蕴,这在众多寺庙中是不多见的。这是先贤留给大明寺的宝贵遗产,是大明寺众僧和扬州人民的宏福。

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大明寺最主要的殿堂,体型雄伟,气势恢弘。从山门殿兼天王殿的北门出来,是一个深1米,宽5米的扁形空间,空间北端有一道高约2米余的坡势,沿坡有15级石台阶。足踏阶石,攀登而上,阶尽头即大雄宝殿前的主空间,长方形,南北长26米,东西宽22米。宽阔的空间为大雄宝殿作了铺垫和烘托。站在殿前空地的最南端,高大的大雄宝殿屹立在眼前。有甬道通向大殿,宝鼎一尊置甬道间。宝鼎为三足二层六角宝塔形,矗立在花岗岩雕制成的莲花座上。宝鼎正面镌“大明寺”,背面镌“万年宝鼎”,上署“公元1981年岁次辛酉秋住持能勤暨两序僧众立”。大雄宝殿坐北朝南,大三开间,总面阔19米,其中明间6.1米,次间各4.45米,边间各2米。总进深16米,廊檐宽3米。屋顶为三重檐歇山顶,灰瓦屋面,漏空花脊。屋脊高处嵌宝镜一面,迎面嵌砖刻“风调雨顺”四字,背面嵌砖刻“国泰民安”四字。此说出自佛家,意为大雄宝殿与天王殿诸佛诸神,肩担保护人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重任。上檐、中檐、下檐四周设置斗拱,使屋檐出挑,成翘角飞檐。中檐下悬“大雄宝殿”横匾。前后附加硬山披廊,内檐配24扇门格,后沿墙正中设门以通后院。

鉴真纪念堂在以大雄宝殿为主体的南北中轴线的偏东位置上,也形成了一个南北中轴线的建筑群体,它就是以鉴真纪念堂正殿作为主体建筑的一个群体。鉴真纪念堂由陈列室、门厅、碑亭、正殿四部分组成。

天下第五泉天下第五泉位于船厅西南、池水中央,有石径可通往返。天下第五泉为汪应庚于乾隆三年戊午(1738)凿池时发现。井围15尺,深20丈。此泉系地脉中流出,至今仍清澈甘冽,夏天寒碧异常,冬天温暖如春,水虽然比以前小了,但水位仍明显高于放生池水面,内高外低,泉水不犯河水;又因泉水表面张力大,水盈出杯许而不溢,实为一奇观。此泉经鉴定,符合国家规定的一级饮用水标准,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大明寺第五泉水,不仅宜茶,而且宜酒,在清代有“平山堂酒”,就是用第五泉水酿成的。 天下第五泉四周设有正方形透空栏杆,其上建有美泉亭。在亭之西北侧有一长方形的“天下第五泉”石碑。

© 2024 LMLPHP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耗时0.036211(s)
2024-11-30 15:17:41 173295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