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诉人:周勇,31岁,窗帘经营者 摄影、记录人:本报记者叶子 时间:10月21日 地点:武昌洪山广场 31岁的周勇,给记者的感觉是憨厚和真诚。他在向记者讲述时,不仅带来了他的营业执照,而且也带来了他户籍所在地的身份证。身份证证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作为千万个进城务工者中的一员,周勇兼具农民的真诚和商人的精明。 从最初的菜贩,到今日拥有自己的窗帘厂,周勇的创业经历浓缩着千万农民工进城打拼的辛酸与精彩。 也许他的财富目前在武汉算不了什么,但他创业的激情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而大武汉的繁荣也因为无数个周勇的努力而更加多姿多彩。 从小就有经商潜质,为还债外出打工 1974年,我出生在湖北五峰一个农民家庭。念小学二年级时,父亲就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好好读书,今后就靠读书走出这个小山沟吧。”但我从小就喜欢调皮捣蛋,对学习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今天回想起来,真是有点愧对父亲。 我觉得我从小就有做生意的“天赋”。我们老家满山遍野都是板栗树,小学二年级的秋季,放学后我就到山里捡板栗,不一会儿就能捡到一书包;次日背到学校去卖,每颗板栗1分钱,有时一天就能赚1块多钱。要知道那是1983年,一个山里孩子一天的零花钱只是5分钱,我一天能赚1块多钱,也算“大款”了。 但父亲认为我这是“不务正业”。因此,我小学三年级时,他就把我从山上的小学转到平原地带一所最好的小学读书。 但没多久,我又发现了商机。新学校里有人卖发糕,每个5分钱,而山里的小学根本没人卖发糕。于是,每次回家我都会买10个发糕,拿到山里的学校去卖,每个卖1角钱,这样我一次就能赚5角。当然,中间大约要走十多里的山路。 小学四年级时,我开始“改行”做水果糖的生意。当时500克水果糖是0.65元,我买回来后按颗卖,每8颗糖卖1角钱,这样每500克我就能赚2角钱左右。虽然没有板栗的利润高,但我觉得很自豪,毕竟我“改行”之后也能赚钱。 父亲知道我不好好学习,整天沉溺于做“生意”中,就找一个在我们当地声望很高的人跟我谈了一次话。从此,我决心好好学习,一定考上大学。 “说实话,一个人下决心是一回事,执不执行则是另一回事。反正,我好好学习的决心没多久就夭折了。”周勇说,母亲后来告诉他,父亲看到他出尔反尔,当时非常伤心。 1990年,我考入我们县城一所电大的财会专业。学校的很多同学都是城里人,他们中有些人一直瞧不起乡下的同学。不过,我性格开朗,对此无所谓。没想到,我们寢室有一个从山里来的同学,不知怎么得罪了一名城里的同学,当天晚上,就有一帮城里的社会青年打到了我们寢室,我也无缘无故地被揍了一顿。 令我气愤的是,学校对这件事的处理很不公平,而且最终还要我们寢室的同学赔偿对方的医药费。 受到委屈之后,当时我幼稚地认为,只要自己拥有一身好武艺,就没有人敢欺负我了。于是,我背着家人偷偷跑到湖南的一个武术学校习武。 武术学校讲究的是双方对练或者多人对打。作为新学员,我每次都被拉出去陪练。当然,每次都会被对方打得遍体鳞伤。3个月后,我实在受不了这种折磨就偷偷地跑回了家。父亲听完我的经历之后,一声长叹———他对我不再抱任何希望。 1991年,父亲在当地办了一个茶厂,我回家后就到父亲的茶厂帮忙。也许父亲并不具备经营的特质,第二年年底,我们家里就欠了一万多元的外债。 我开始思谋着外出打工赚大钱,帮家人还清这笔巨款。但苦于毫无门路。 卖茶叶赚下一万多元,挖到人生第一桶金 1993年春,一个老乡称能帮我在应城找个工作,我父亲听后非常高兴,把家里的几棵树卖了,凑够120元给我做路费。 老乡把我介绍到应城一家木制品厂工作。每天的工资是8元,如果没有活做就没有钱。第一个月,我挣了120元。虽然工作很辛苦,工资也很低,我并没有想到要回家,我清楚地知道,家里欠外债一万多元,等着我赚钱去还。 周勇称,当时到应城打工,主要是觉得在家乡生活不会有多大出息;而到了应城之后,自己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因此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多年之后他才明白,一个人的成就与其理想抱负是紧密相关的。 1994年6月,我回了一趟老家。家乡生产茶叶,返回工厂时,我就带了一批茶叶到应城卖。刚开始,我用书包背着沿着应城城关叫卖,一天能赚十多元钱。也许是家乡的茶叶确实好,也许是顾客照顾我年龄小,总之,找我买茶叶的人越来越多。不久,我开始改用板车推着卖茶叶,生意好时,一天能赚80元左右。到1995年11月,我就把家里的欠债全部还清了。 命运在1996年开始改变。那年春天,我喜欢上了一个应城的女孩,为了接近她,就到离女孩工作地方较近的一家鸡厂上班。虽然月薪只有200元,但我从不后悔。次年7月,我俩结婚。我的命运从此因为我的妻子而改变。 婚后不久,妻子跟我商量到外面闯一闯。最后,我们决定到武汉去投奔妻子的姨妈,寻找发展机会。 带着800元闯武汉,卖过菜、卖过水果、开过旅社,起早摸黑经商,赚钱不多 1997年夏,我和妻子带着800元来到武汉。在姨妈的帮助下,我们在硚口菜场谋得一个最靠里面的摊位。每天凌晨1时,我就起床到皇经堂进些土豆、辣椒等蔬菜贩卖,但无论我怎样努力,起早摸黑地干一天,最多只能赚到15元左右。 怎样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呢?通过调查,我发现卖水果比卖蔬菜赚钱。于是就想办法在硚口菜场门口找到了一个摊位卖水果,每天可以赚20多元。一年后,有人指点我去卖水果糖。于是,我又在硚口唐家巷市场旁租了一个门面,专门卖水果糖,一天下来最少能挣200元左右,收入多了起来。 人一有钱就容易发昏。1998年秋,我开始尝试多种经营,在硚口崇仁街租了一间门面办起了家政服务站,没想到不到两个月,我就亏了7000多元。而后,我又租栋房子办起了旅社,但不到3个月就亏了4000多元。连续两次投资失败,让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难道我不具备经商的才能? 自我反省之后,开始调整心态,重新设计创富路径。首先我确定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当然国家不允许的事,哪怕利润再高我是不会去做的。 1999年夏,我贩卖西瓜,一个多月就赚了6000多元。当年10月,我又在唐家巷租了一间门面专卖水果、瓜子、水果糖等副食品,到年底,我又赚了7000元左右。 周勇说,对大多数农民而言,一年能赚这么多钱,当然是件高兴事。但他考虑的是:怎样能使年收入靠近十万元。 涉足窗帘行业,摸准市场定位,开办自己的工厂 2000年,我开始把全部资金押在服装生意上。但由于没有经验,一年下来,不赚反亏。此时,一个朋友要到深圳发展,愿意将他的窗帘生产车间低价转让给我。 没想到一年下来,窗帘生产车间居然让我亏了1万多元。这让我很受打击,因为以前朋友经营时,一年至少能赚十万元。难道真的是隔行如隔山? 我给远在深圳的朋友打电话请教。他在电话中建议我要多了解市场、熟悉这个行当的各个环节,就能扭亏为盈。听了朋友的建议,我开始虚心向窗帘生产车间的员工取经,并着手调查市场行情。 2002年,通过对武汉地区窗帘市场的长期考察,又多方听取意见,我觉得窗帘行业利润较大,很有市场潜力。于是我关掉服装门店,开始一心一意地经营窗帘生意。 当年10月,我投入一笔资金,在原窗帘生产车间的基础上,创办了武汉启明窗帘厂。随后又聘请业内专家做顾问,对湖北窗帘市场进行细分,找准市场定位。最终,我决定以生产企事业单位用的窗帘为主,以家庭窗帘为辅。由于产品定位准确,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的产品迅速占领了市场,并远销至湖南、河南等地。 通过几年打拼,如今,我的企业在武汉窗帘市场也占有了一席之地。做生意多年,我走了不少弯路。今天能够小有所成,除了自己的努力,也和朋友们的帮助分不开,今后我会继续努力。明年,我计划在宜昌办一个分厂,重点开拓地市州的窗帘市场。
© 2024 LMLPHP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耗时0.001615(s)
2024-11-24 08:57:37 1732409857